寒冬来临,别让心衰找上门

2023-12-3

石家庄市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驻专家 毕颖斐

       寒冬季节,气温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衰患者,面临很大的威胁。平时看似病情挺平稳的心衰患者,很容易在寒冬季节病情突然加重或恶化,甚至还会面临生命危险。寒冬是心衰患者需要迈过的一道坎!寒冬对心衰有哪些影响?中医药防治心衰有哪些方法?毕颖斐大夫为大家详细解答,帮助心衰患者平安过冬。

中医辨证识心衰

       心衰(全称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中晚期阶段,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住院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以及医疗花费高的特点。心脏就像一个“肌肉泵”,日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全身血液循环。当“肌肉泵”因各种原因出现问题,心脏输出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肺淤血、外周淤血等,从而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体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表现。

       中医药认识心衰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对心衰症状的相关论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心水的病名及特征表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说法与现代医学的认识高度一致。

       中医学认为心衰是由气虚、血瘀、水停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证候,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心悸、水肿、喘证等病范畴。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既有心虚的虚性证候,也有血瘀的实性证候并存。气虚血瘀为慢性心衰的基本特征,常发展为气阴两虚血瘀或阳气亏虚血瘀。气虚是心衰的始动因素,可能根据患者个人体质或生活习惯等兼夹阴虚或阳虚,渐渐由虚致实,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及水液运行,机体代谢减慢,水液堆积,从而逐渐出现血瘀、痰浊、水饮,瘀血、痰饮等堆积日久,逐渐化热,会导致痰热互结、瘀热互结。血瘀、痰浊、水饮、热蕴等反过来阻碍机体的气机运行、消耗津液、元气,进一步加重气虚,耗气、伤阴、损阳,导致心衰的加重。

为什么寒冬容易诱发心衰

       气候寒冷 当严寒来袭,人体内外温差较大,血管易急剧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大大增加心衰的发病风险。

       呼吸道感染 寒冬是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时节,心衰患者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到病毒与细菌侵袭,肺部感染是引起心衰的重要因素。

       空气干燥 冬季室外天气较干燥,室内使用取暖设备,体内水分蒸发明显,血液容易粘稠,阻塞血管,或可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脏供血不足,心脏负荷加重。

       生活习惯 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代谢降低;此外,冬天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也会增加心血管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衰。

警惕心衰的可能预警信号

       很多慢性心衰患者或既往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表现,可能是心衰发作的预警信号,要引起足够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体力变“差” 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后容易出现乏力症状,甚至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感到疲倦。

       活动后“喘” 体力活动后,如走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到气喘吁吁或者喘气困难。

       饭量变“少” 食欲不振,可能同时伴有恶心、胃部不适、腹痛、腹胀、便秘等。

       脑子变“笨” 心衰也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等症状。

       枕头变“高” 平躺时会出现胸闷、憋气,往往将枕头垫高,甚至要坐起来,症状才能得到缓解。

       躺下爱咳嗽 平躺时咳嗽加重,有时咳白色泡沫痰,并带有血丝,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痰。

       袜子穿不上 下肢浮肿,尤其是脚踝处水肿,这也可能是心衰的临床表现。

心衰患者如何“安心”过冬

       预防感染,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严寒刺激,及时添加衣服,外出时要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注意手卫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加强营养,控制盐分摄入 身体的抵抗力与营养密切相关,要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适当多吃鲜鱼、瘦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梨、百合、木耳、萝卜等;同时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饮食时间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加重心脏负担。

       关注尿量,限制液体摄入 心衰患者肾脏处理钠和水的能力较差,摄入过多液体会加重病情;摄入水分的原则是保持进出平衡,如排出2000毫升的尿量,饮食加喝水的总量就不宜明显超过2000毫升,如果出现小便少,可能是心衰表现。

       谨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 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服药量和服用次数可能会多一些,患者需严格按医生要求,按时按量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药物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病情反复或诱发心衰加重。

       自我监测,注意身体变化 对于心衰患者,需要关注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及建议患者每日定时进行体重监测,如果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已经存在隐形水肿,饮食注意控制盐及水的摄入,如出现喘息、水肿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合理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动则阳升,运动是抵御寒冷的重要方式,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效预防心衰发生,但必须把握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方式建议太极拳、八段锦等;对于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

       调畅心情,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年节期间还要谨防过度疲劳,尽量减少参加带有刺激性的活动,如炒股、打麻将等。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睡眠有助于心脏健康;室内要常通风换气,天气晴朗时,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晒太阳;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定期随访,及时复诊就医 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也应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访,监测相关指标;心衰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增减药物并规律服用;如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