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中心医院 张颜礼
春季,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却可能暗藏危机。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每到春季,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数量往往会有所增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春季脑出血高发呢?
气温变化 春季气温如同“过山车”,昼夜温差大且冷暖空气频繁交替。人体的血管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的骤然升高,就像给脑血管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原本就脆弱的血管壁可能不堪重负而破裂,引发脑出血。尤其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管弹性较差,对血压波动的耐受性更低,在春季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脑出血。
血管弹性变化 经过漫长的冬季,人体血管处于相对收缩状态,血管壁弹性降低。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血管开始扩张。在这个由收缩到扩张的转变过程中,血管壁的弹性和耐受性面临考验。如果血管弹性不足,在扩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破裂。就如同老化的橡胶管,在反复弯折或温度变化时更容易出现裂缝一样,人体血管在春季这种特殊的生理变化下,也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
情绪波动 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的生物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些人情绪波动较大。此外,春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事务和压力也可能随之而来,进一步引发情绪上的不稳定。而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使血压迅速升高,增加脑出血的发病概率。例如,有些人在春季可能与人发生争执,情绪过于激动,瞬间血压飙升,进而引发脑出血。
生活方式改变 春季,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发生一些改变。一方面,户外活动增多,运动量可能突然增加。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突然增加运动量,身体可能无法适应,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风险。另一方面,春季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人们的饮食结构可能有所调整。但如果饮食过于油腻、高盐,或者过度饮酒,同样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有些人在春季喜欢聚餐,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和饮酒,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变,都可能成为脑出血的诱因。
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春季没有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春季气温变化大,血压也会随之波动,原本适合冬季的降压药物剂量,在春季可能不再合适。如果患者没有定期测量血压并告知医生,医生就无法及时调整药物,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就容易引发脑出血。
血液流变学改变 春季气候相对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影响血液的流动速度,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小血管时,会导致局部血管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脑出血。
面对春季脑出血高发的现状,我们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激动。适度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