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性价比”最高的骨骼投资

2025-6-30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常利


       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补钙,实则不然。钙需“沉积”,单纯补钙若缺乏“动力”,钙易流失,因此,需结合运动促进骨吸收。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36%,规范治疗率不足10%,康复锻炼是防治核心环节。
 
运动如何强健骨骼

       力学刺激激活成骨细胞 肌肉收缩或负重时,骨骼受应力刺激,成骨细胞被激活,促进新骨生成。研究显示,每周3次抗阻训练,腰椎骨密度年增2%-3%。

       增强肌肉,降低骨折风险 肌肉无力是跌倒主因,锻炼可提升下肢稳定性与平衡能力,直接降低髋部、腕部骨折风险。

       优化骨代谢循环 运动加速血液循环,输送营养并清除代谢废物;有氧运动调节激素,延缓女性更年期骨量流失。
 
分阶段锻炼方案

       基础适应期(1-4周):温和激活 靠墙静蹲:背贴墙下蹲至膝盖90°,保持5-10秒,保护膝关节。坐姿抬腿:坐立抬腿保持5秒,脚踝可绑沙袋进阶。太极云手:缓慢划弧动作,改善平衡与协调性。

       强化抗阻期(5-12周):刺激承重骨 负重行走:手持1-2千克哑铃快走,选择微坡路面增加强度。坐姿抗阻:弹力带扩胸训练,每组12-15次,强化腰背肌。平衡垫站立:单脚站立30秒,闭眼进阶,提升平衡能力。

       终身维持期(12周后):日常化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跳舞等。抗阻融入生活:爬楼梯(膝关节健康者)、拎轻物、门球等。
 
不同人群锻炼“避坑”指南

       绝经女性 避免弯腰扫地、仰卧起坐等增加腰椎压力的动作。优选站立抗阻训练、游泳。

       老年男性 重点先练下肢肌力(如坐姿蹬腿),再练站立平衡。辅助工具:手杖辅助站立,降低跌倒风险。

       骨折康复者 急性期:未固定关节主动活动(如手指握拳、脚踝屈伸);康复期: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需康复师指导。

锻炼+营养:双引擎护骨

       补钙“黄金搭配” 时机与剂量:睡前补钙+维生素D(800-1200IU/日),每日500毫升牛奶+深绿蔬菜。

       蛋白质不可或缺 骨骼含20%胶原蛋白,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2-1.5克蛋白质(如70千克男性需85克/日),优选蛋、肉、鱼、豆类。

       远离“伤骨”习惯 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咖啡,减少钙流失诱因。
 
警惕信号:需暂停锻炼

       暂停运动:胸背剧痛、身高缩短(警惕椎体骨折);关节红肿热痛超24小时;运动心率异常(超过“170-年龄”次/分且不恢复)。锻炼前查骨密度,每年复查。

       从20岁的羽毛球少年到70岁的广场舞阿姨,骨骼健康需要终身维护。每天30分钟的科学锻炼,不仅能提升骨密度,更能改善体态、增强活力,真正实现“老而不衰”。记住,钙片是骨骼的“砖”,而运动才是让砖成“墙”的“水泥”。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