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王颖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居家护理对于维持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从指尖的血糖监测到每日三餐的饮食把控,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与病情控制息息相关。
血糖监测是“前沿哨所”
患者需熟练掌握指尖血糖监测技术,选择正规血糖仪,定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监测频率因人而异,病情不稳定、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每日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等多个时间点的血糖;病情稳定者,也应每周至少监测2-3天。
记录血糖数据同样关键,可使用纸质记录本或手机APP,详细记录日期、时间、血糖值及饮食、运动、用药等相关信息。通过长期记录,能直观呈现血糖变化趋势,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前往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辅助评估整体血糖控制效果。
饮食管理是治疗的基石
遵循“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定时定量”的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一般而言,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5%,优先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杂豆类等升糖指数较低的主食;蛋白质占15%-20%,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脂肪占20%-30%,多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一日三餐的安排也有讲究。早餐要营养丰富,可搭配牛奶、鸡蛋、全麦面包和适量蔬菜;午餐主食控制在1-2两,搭配适量瘦肉和多种蔬菜;晚餐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量。每餐进食要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速度,七八分饱即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严格控制含糖饮料、糕点等高糖食物的摄入,水果可在两餐之间食用,选择低升糖指数的苹果、蓝莓、柚子等,并根据血糖情况控制食用量。
规律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可分5天完成,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此外,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练习也不可或缺,能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交替进行。运动时间尽量固定,饭后1-2小时进行较为适宜,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遵医嘱用药是控制血糖关键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需按时、按量服用或注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不同药物服用时间和方法各异,如磺脲类药物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药物可随餐服用,务必牢记医生嘱托,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同时,妥善保存胰岛素,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冷藏保存,开封后可在室温下(不超过25℃)保存28天左右。
长期患病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患者要正视疾病,了解疾病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家人也要给予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