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李世元
皮肤上的“斑”和“痣”突然变了样,警惕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进展快、转移早,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ABCDE原则”自查:
A(不对称,Asymmetry):正常的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左右、上下对称;若痣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比如一边圆钝、一边尖锐,需警惕。
B(边界,Border):良性痣的边缘整齐、清晰;而可疑的痣边缘可能不规则,呈现锯齿状、模糊不清,甚至向外“扩散”。
C(颜色,Color):普通痣颜色均匀,多为黑色、棕色或褐色;若痣的颜色突然变深、变杂,出现黑色中夹杂粉色、白色、红色等,或颜色深浅不一,需高度重视。
D(直径,Diameter):一般来说,良性痣直径多小于6毫米;若痣的直径突然超过6毫米,或短期内明显增大,要及时就医。
E(演变,Evolving):如果痣在短期内(几周至几个月)大小、形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瘙痒、疼痛、出血、结痂等症状,可能是黑色素瘤的信号。
此外,手掌、足底、指甲下、生殖器等部位的痣,因长期受到摩擦,恶变风险更高。
皮肤上的“疙瘩”反复不愈,留意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但早期若不重视,可能破坏周围组织(如骨骼、神经)。其早期信号有:
表面易破溃:皮肤上出现类似“小疙瘩”“小结节”,质地较硬,颜色可能是肤色、淡红色或褐色,表面常伴有脱屑;轻轻触碰或摩擦后容易破溃、出血,且伤口长期不愈合(超过3周)。
边缘隆起:部分基底细胞癌表现为扁平的斑块,边缘微微隆起,中间凹陷,像“火山口”一样,凹陷处可能有结痂或渗出液。
好发于暴露部位:多生长在面部、头皮、耳朵等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皮肤上的“红斑”逐渐扩大,小心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介于黑色素瘤和基底细胞癌之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转移。早期信号为:
红斑或斑块: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的斑块、丘疹,表面粗糙,伴有脱屑,有时会像湿疹一样瘙痒。
结节或溃疡:随着病情发展,病变部位可能形成坚硬的结节,结节中央可能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质地较硬,容易出血。
常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变:如果皮肤上有长期不愈的溃疡、瘢痕、慢性皮炎等,这些部位突然出现上述变化,需警惕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