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小儿腹泻高发,轮状病毒和普通腹泻怎么区分

2025-9-14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王烨

       秋季天气转凉,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在众多导致腹泻的原因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和普通腹泻较为常见。然而,这两种腹泻在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作为家长,准确区分它们,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病原体不同

       轮状病毒腹泻 由轮状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形状类似车轮,故而得名。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引发腹泻。在秋冬季节,尤其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轮状病毒较为活跃,是这一时期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普通腹泻 病因多样,可能由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除轮状病毒外的其他肠道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因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快,吃了不洁食物等)、腹部着凉、过敏等非感染因素导致。

症状特点不同

       轮状病毒腹泻 起病急:通常突然发病,孩子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出现腹泻症状。腹泻特点:次数多,一般每天可达5-10次,甚至更多。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黏液,这是轮状病毒腹泻较为典型的特征。伴随症状: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多在腹泻初期出现。同时,孩子可能会有呕吐症状,一般在腹泻前1-2天出现,呕吐程度轻重不一。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孩子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

       普通腹泻 起病相对较缓:相比轮状病毒腹泻,普通腹泻症状的发展相对较为渐进。腹泻特点:大便性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带有黏液、脓血;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腹泻次数每天3-5次较为常见。伴随症状:可能有发热和呕吐症状,但通常没有轮状病毒那么严重。

治疗方法不同

       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预防脱水为主。对于轻、中度脱水的孩子,可以口服补液盐,补充因腹泻和呕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脱水严重,则需要静脉补液。同时,可给予药物保护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缓解腹泻症状。益生菌也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在饮食方面,应继续喂养,以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但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防加重腹泻。

       普通腹泻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如饮食不当,需要调整饮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同样,也可使用药物和益生菌来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如果出现脱水,治疗原则与轮状病毒腹泻类似,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

预防措施不同

       轮状病毒腹泻 接种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在孩子2个月-3岁期间,每年接种一次。注意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同时,要注意不吃生冷食物,水果要洗净去皮。

       普通腹泻 饮食管理: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确保食物新鲜、清洁。对于添加辅食的孩子,要遵循辅食添加原则,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添加过多新食物。腹部保暖: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防止腹部着凉引发腹泻。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