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种期——预防儿童重症肺炎须知

2025-9-23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郑钰


       秋冬季是儿童流感高发的时节,部分患儿可能发展成重症肺炎,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对儿童肺炎需综合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此外,9-10月接种流感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抓住重症预警信号

       儿童流感发病突然,通常以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作为初始症状,然而当进展为重症肺炎时,就会出现特殊表现,需要着重关注以下信号:

       呼吸系统预警 呼吸频率不正常:<2月龄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月龄≥50次/分钟、1-5岁≥40次/分钟,表明呼吸困难;缺氧迹象:有口唇青紫、鼻翼扇动、三凹征,并且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仍<92%;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听诊或许无啰音,病情发展后有细湿啰音或者管状呼吸音,要结合胸片判断是否存在肺实变。

       全身状态预警 精神不振:烦躁、嗜睡或者意识模糊,对刺激反应变弱。循环障碍:肢端冰凉、皮肤花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提示有感染性休克倾向。并发症征象:出现抽搐、呕吐咖啡样物、少尿(婴儿<1毫升/千克/时,儿童<0.5毫升/千克/时)等多器官受累表现。

       高危人群重点监测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缺陷者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患儿,感染流感后重症风险明显升高,需在发病48小时内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规范治疗:掌握抗病毒与支持治疗关键

       流感引发的重症肺炎治疗采用“抗病毒+对症支持”两种方法一起进行的策略。

       抗病毒治疗 有48小时的重要时间,首选一种抗病毒药,新生儿(≥14天)、1-12岁孩子按合适情况用药,治疗时间一般5天,病情重的可延长到10天或者根据病毒情况调整。不能口服药的孩子通过鼻饲或者输液给药,对药有抵抗的感染考虑用另一种输液药。

       抗感染与对症治疗 在预防细菌感染方面,流感病毒会破坏呼吸道,容易同时感染其他病菌,要根据检查选合适的抗生素。退烧优先选一种退烧药,别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引发综合征;补充液体先快后慢,先快速输一批液体,再根据身体指标调整速度防止肺水肿变严重。 

并发症防治:防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流感引发的重症肺炎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出现肺外并发症,需要针对性干预:

       神经系统并发症 流感相关性脑病(IAE):表现为高热惊厥不停、意识有障碍,要马上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力,同时用药抑制炎症反应。急性坏死性脑病:头颅检查显示双侧丘脑有对称性病变,需要早期进行治疗,并且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炎:监测心肌相关指标及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时,用药改善心肌收缩能力,不要用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感染性休克:采用特定治疗方法,3小时内完成相关检查、使用抗生素以及进行液体补充,目标是维持平均动脉压:新生儿要达到一定数值,1-10岁要达到一定数值,>10岁要达到一定数值。 

家庭护理与预防:构建重症防控长效机制

       恢复期家庭照护 呼吸道管理: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采用拍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力度适中)促进排痰,防止患儿被动吸烟。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牛奶、鸡蛋羹、肉末粥),进食困难者可鼻饲肠内营养制剂。

       预防策略 疫苗接种:每年9-10月为儿童(≥6月龄)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8岁首次接种需2剂次(间隔4周),≥9岁1剂次,可使重症发生率降低60%以上。日常防护:流感季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每次≥20秒)。在家中,患者需单间隔离,餐具专用并煮沸消毒(100℃,30分钟)。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