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旅行,莫让血栓“添堵”

2025-10-2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谢丽娟

       假期出行,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后,不少人的腿会发肿、疼痛,甚至连合适码的鞋都穿不上了,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要注意了,可能是血栓在作怪。

旅途中为什么会发生血栓?

       这种血栓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也叫“经济舱综合征”,通常是因为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缺乏活动、饮水少、环境(高温、干燥)等导致静脉淤血、静脉瓣功能不良、血液瘀滞,从而产生血栓,主要见于下肢,这种血栓一旦脱落,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血液里流动,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一旦“堵”在肺动脉可造成肺动脉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招”呢?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产后6周内的产妇、孕妇等。此外,既往患有恶性肿瘤、脑梗塞、心肌梗死的人群,以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接受雌激素治疗者和口服避孕药者也属于高风险群体。

不去旅行还会发生血栓吗?

       错!不仅在旅行中,日常生活中的长时间静止或卧床同样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办公室白领、教师、司机等需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的职业群体,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此外,手术后长期卧床、骨折后需制动的患者,以及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静脉血栓,不仅要注意旅行中的活动与健康习惯,更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久坐久卧问题,适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以降低患病风险。

旅行中如何预防“血栓”?

       多饮水:建议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水分,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后,身体排尿会增多,可能导致水分流失较快)。特别是在干燥环境中(如机舱内),饮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增加如厕频率。

       动起来:每隔半小时活动一下腿部,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转动脚踝10次,然后双脚做绷脚尖和勾脚尖运功。

       松一些: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因为紧身衣会导致血流不畅,增加血栓危险。

       另外,如果长时间旅行也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工具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建议在旅行前咨询医生,获取个性化的预防建议。

哪些症状说明“血栓”已经找上门?

       如果发生了下肢肿胀、疼痛,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要小心是不是“血栓”找上门了。下肢肿胀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征兆,尤其在单侧肢体出现时更应警惕。同时,如果伴有疼痛,可能是血栓阻塞了血流,导致局部缺血。另外,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可能是肺栓塞的症状,是血栓脱落并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所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若在旅行中遇到这些症状,应如何应对?

       在面对可能存在的血栓问题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尽量避免对患肢进行按摩,因为按摩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其次,尽量减少行走,因为行走可能会加速血流,增加血栓脱落的风险。为了进一步预防血栓脱落,可以采取抬高下肢的措施,这样有助于减轻患肢的肿胀和不适。

       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血栓的迹象,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尽快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获取专业的指导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血栓问题,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