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孟培培
胃痛是人们常见的疾病,若疼痛反复且影响生活,就要及时找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有效抑制反复胃痛。
“老胃病”:慢性胃炎与胃溃疡
慢性胃炎是反复胃痛常见原因之一。胃黏膜长期受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辛辣饮食)引发慢性炎症,患者常感上腹部隐痛、胀痛,餐后加重,还可能伴有嗳气、反酸,疼痛不剧烈但反复发作。而胃溃疡是胃黏膜“破了个洞”,典型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疼痛,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开始痛,持续1-2小时后缓解,下次进餐重复。疼痛多为烧灼样或钝痛,严重时出现黑便。若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胃出血、穿孔甚至癌变。
幽门螺杆菌:藏在胃里的“隐形杀手”
我国约50%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该细菌能在胃酸环境生存,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溃疡。感染后,患者除反复胃痛外,还可能有口臭、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更危险的是,它是胃癌Ⅰ类致癌原,长期感染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
做碳13/14呼气试验能确诊该感染。确诊后,通过“四联疗法”规范治疗10-14天,根除率超90%。
胃食管反流病:不只是“烧心”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胃食管反流病只有“烧心”,但实际上是上腹部疼痛,这是因为胃酸反流至食管时,疼痛可能放射到上腹部,尤其在平躺、弯腰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夜间痛醒也是典型表现。长期反流会损伤食管黏膜,引发食管炎、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这类患者需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避免咖啡、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
胆囊疾病:胃痛可能“祸起胆囊”
胆囊炎、胆结石也是反复上腹痛的“伪装者”。胆囊位于右上腹,但疼痛时常放射到上腹部正中,容易被误认为“胃痛”。这类疼痛通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1-2小时突然发作,呈持续性胀痛或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严重时疼痛会向右肩背部放射。如果胃痛与饮食油腻密切相关,且伴有尿色加深、皮肤发黄(黄疸),需及时做腹部超声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情绪也会“伤胃”
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如溃疡、感染、结石等),仍有部分患者反复胃痛,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类患者的胃黏膜没有明显病变,但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对疼痛更敏感)或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大)会导致症状反复发作。
疼痛多与情绪波动相关,比如考试、工作压力大时加重,伴有早饱、餐后饱胀、嗳气等,但检查(如胃镜、B超)结果往往正常。治疗需“身心同治”: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关注症状,必要时使用促动力药或抗焦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