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戚予晶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血糖高”,其实糖尿病的危害核心在于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从微小的毛细血管到粗大的动脉血管,从眼睛到肾脏,从皮肤到大脑,几乎没有器官能幸免于难。
眼睛常常先被攻击
长期高血糖会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变薄、变脆,像老化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破裂,形成微血管瘤和出血点。初期患者可能毫无察觉,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会出现水肿、渗出,导致视力模糊;若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新生血管,极易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永久性失明。更可怕的是,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肾脏同样深受其害
肾脏内的肾小球由无数毛细血管构成,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阶段若未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发展为临床蛋白尿,进而出现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入尿毒症期,患者不得不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神经系统被广泛涉及
其损害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并发症,患者通常会感受到手脚部位出现麻木、刺痛以及灼热等不适感,这种感觉就如同“戴了厚厚的手套”或“穿了厚袜子”一般,导致患者的触觉变得异常迟钝。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即使手脚部位受到外伤也往往难以察觉,这种感知障碍极大地增加了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而自主神经病变则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多个重要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或尿潴留等问题。
心脑血管是“重灾区”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动脉血管内皮造成显著的损伤,使得脂质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病理变化会导致血管逐渐狭窄甚至堵塞,严重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具体而言,糖尿病患者相较于普通人,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达到了普通人的2-4倍。更为严峻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普遍更早,病情进展更为迅速且严重,预后情况也相对较差。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出现感染、瘙痒、溃疡等问题,且伤口难以愈合;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易发生骨折;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