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前后,养生“四防”

2025-10-13

河北省胸科医院  田淋蓥

       双节期间正值秋分、寒露交替之时,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凝结成霜,降水逐渐减少,白天可能还有秋阳暖意,夜晚却已寒气逼人。此时应顺应自然阴阳变化,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在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做好养生“四防”。

       一防秋燥 寒露虽然冷,但“燥邪”还没退,燥气会耗伤身体里的津液,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子干、嗓子痒,甚至大便干结、皮肤脱皮。这时候饮食上要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比如梨可以蒸着吃、苹果切块煮水喝,还有橄榄、白果、白萝卜。

       二防秋凉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要重视保暖,尤其呼吸道薄弱的人士需注意灵活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老人、小孩还要注意护好腰腹和双脚,比如穿个薄毛裤,避免“寒从脚下起”。

       三防秋郁 古人有云“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良情绪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故应调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

       四防秋乏 入秋后不少人出现周身疲软,精神饮食欠佳,故宜早睡早起,简单说,秋季养生就是“暖好身、润好肺、固好表”,把这三点做好,就能减少很多麻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霜降前后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高发加重期”,加上流感等传染病也开始多了。中医调理讲究整体兼顾,轻微不适不用慌,从饮食、运动、穴位、情绪这几方面入手,就能慢慢缓解:

       饮食调理 1、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蒜、辣椒、肉类等,有助于驱寒保暖。2、适量摄入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梨等,有助于缓解秋季干燥。3、合理搭配食物: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运动调养 寒露时节适当进行一些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寒邪,宜选择柔和、缓慢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保持身体的温和活跃,促进气血运行。

       防寒保暖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体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理论认为,寒邪易伤阳气,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要注意颈、腰腹及下肢关节的保暖。

       中医保健疗法 中医常常利用穴位按摩来调理身体。在寒露时节,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起到保健作用。例如,按揉风池穴位(位于颈部),有助于缓解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涌泉穴(位于足底),此穴能补肾固本,滋阴降火,还能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艾灸可温胃健脾益气,对气虚、阳虚人群格外有益,可灸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拔罐可疏通经络,进而益气固表,重点施术于膀胱经、督脉。

       心理调节 适当进行一些心理调节,例如听音乐、阅读、与亲友交流等,有助于保持愉悦的心态,缓解压力,不仅能缓解轻微不适,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