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异常的不适?医生:警惕焦虑躯体化

2025-10-25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苑晓阳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会遭遇这样的困惑:明明身体感觉诸多不适,如头痛、胸闷、心慌、胃肠不适等,但反复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这种“查无异常”的躯体不适,很可能是焦虑情绪在身体上的特殊表现——焦虑躯体化。

焦虑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多样

       在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慌、心悸,有时甚至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疾病。呼吸系统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过度换气等症状,患者常感觉“空气不够用”,需要深呼吸或叹气才能缓解。消化系统的症状也较为常见,如胃痛、胃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往往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但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肌肉酸痛、手抖、出汗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检查结果通常正常,但患者的不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如何判断躯体不适是否与焦虑躯体化有关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警惕焦虑躯体化的可能:一是躯体症状多样且反复出现,部位不固定,性质不典型;二是经过多次检查,未发现能够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三是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在情绪紧张、压力增大、焦虑不安时症状明显,而在心情放松、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四是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紧张、担忧等情绪问题。

焦虑躯体化的治疗

       需要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合理认知,学会调整思维方式,改变对症状的错误认知和应对方式。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躯体症状。心理疏导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