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乏力、腿肿?小心,可能是心衰的早期信号

2025-11-7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四科  于旺

       “爬两层楼就喘得直不起腰,晚上睡觉总被憋醒,腿也莫名其妙肿了”——很多人把这些症状归咎于“年纪大了”“累着了”,却不知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背后藏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隐患。心衰早期症状隐匿,但若能及时识别,就能为治疗争取关键时间。

       心衰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的综合征。心脏就像一个“动力泵”,左心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负责回收全身血液并送往肺部吸氧。当左心功能受损,血液淤积在肺部,会引发呼吸问题;右心功能下降则导致血液淤积在四肢和内脏,出现水肿等症状。但早期心衰往往症状轻微,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气喘胸闷,可能不只是肺不好

       日常活动后气短是心衰最典型的早期表现之一。比如以前能轻松爬5层楼,现在爬2层就必须停下喘气,休息后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左心泵血不足,肺部血液回流受阻,肺泡内出现淤血,氧气交换效率下降,身体缺氧就会引发气喘。更需要警惕的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1-2小时突然憋醒,必须坐起来或走到窗边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后才能缓解。这是由于平躺时肺部血液回流增加,加重了肺部淤血,而坐起后血液回流减少,症状得以减轻。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哮喘或支气管炎,从而延误诊治。

莫名乏力,别归为“老糊涂”

       心衰早期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连穿衣、做饭等简单家务都觉得费力,还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肌肉缺乏能量,大脑供氧不足,自然会出现乏力、精神差的表现。老年人容易将这种症状归咎于年龄增长或睡眠不足,忽视了心脏问题。

下肢水肿,可能是心脏求救信号

       早期心衰引起的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常见于脚踝、小腿部位。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一个凹陷,松开后需要几秒甚至十几秒才能恢复,医学上称为“凹陷性水肿”。这种水肿通常在傍晚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后加重,休息一夜后会有所减轻。这是因为右心功能下降,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如果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水,说明心衰已经进入中晚期。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心衰早期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信号”,比如干咳(尤其夜间明显,无痰或少量白痰)、食欲下降、腹胀、恶心(胃肠道淤血所致)、尿量减少(白天尿少,夜间尿多)等。这些症状看似与心脏无关,实则都是心脏功能下降引发的连锁反应。

       心衰的高危人群更需警惕以下信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心脏疾病家族史者,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都是心衰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包括心脏超声、BNP(脑钠肽)检测等。心脏超声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泵血功能,BNP是反映心衰程度的重要指标,早期心衰患者的BNP水平会明显升高。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