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根脉在乡村

发布时间:2021-02-22 07:58:15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看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必须去乡村。因为城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多元融合的或者说杂交的文化。乡村文化如何体现?大概可以分三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理念,就是做人的道理,就是接人待物处事的准则。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积淀成的一种民族品格。比如说天人合一的理念、师法自然的理念,比如说勤俭持家、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相互守望等理念,这些重要的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中人们相互之间处理人、事的准则。但我们现在到乡村旅游看到的,所谓在文化层面的传承,经常是一种表象的描述或者说表象的临摹。我们应当发掘乡村文化中很重要的理念层面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弘扬。

       第二个层面是知识。知识的传承往往是通过文化这个脉络流传下来的。比如冬至、小寒这些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传承下来的东西,现在仍然管用。中国有大量的古农书,民间有大量的古农谚,这些都是关于生产技术的传承。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知识的传承,才使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一种辉煌的程度。

       第三个层面是制度。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性规定。制度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如习惯法,还有很多乡规民约。这些制度实际上构成了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基本的社会交往、经济交往的约束和规范。比如在中国古代,政府对于粮食市场的调节主要采取两个手段,一个叫籴,一个叫粜,就是粮价过低时买入、过高时卖出。籴、粜这两个手段运用两千余年来,始终是我国政府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基本制度,甚至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性的制度。陈锡文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