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文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3-03-24 12:48:00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做生意不仅是赚钱,也是交真心,断贪欲,守良心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修行,在一买一卖的经营之道中,悟出“信作准绳,不许利欲乱曲直”的真理——

       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一到三月,我就立马想到“3·15消费者权益日”,一看到“3·15”有关的话题,就不由得思索起“生意”这二字的含义来。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

       生意人,诚信度越高,生意做的越好。这道理简单,但要做到诚信,可真不是件容易事。赚钱和讲诚信,是个很难一言蔽之的话题。选择,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少一两二两,放一两个坏果,一些简单的小手段,就能多挣个块八毛。就像瓜果蔬菜、柴米油盐……这些小本生意几乎承包了老百姓的人间烟火气。小本经营,没多少利润空间,也赚不了什么大钱,最多能养家糊口,靠着分毛的积累,能多赚一分是一分。夸张点说,做小本生意要做到诚信经营,老板的心路历程恐怕得有十八弯。

       上个月,我去买菜的时候刚好下雪,忽然在路边发现一对老夫妇蜷缩着坐在一个三轮车旁卖苹果。苹果是那种用大袋子包好的,里面苹果被粉红袋子衬的格外新鲜。这个时候的苹果是不太好吃的,但是还没有等我走过去,大娘就喊着:“小姑娘,买苹果吗?我这苹果是农村自己种的,可甜了!”

       我出于同理心,体谅他们的不容易,就在他们那边买了一袋,价格其实并不便宜,比店里还贵点,不过我心里想着就贵一点,自家种的产量小,能理解。可我回家打开袋子一看,只有外圈是好果子,里面竟藏了好多烂苹果,十斤果子大概只有一半能吃。

       自己的善心换来的是别人的欺骗,这比之前买菜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更不是滋味,好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忽然被为了蝇头小利的算计心给践踏。印象里老人慈祥憨厚的脸庞忽然扭曲成奸诈得意的嘲笑,自此以后,再遇见如此的摊贩,也不免多了些顾虑。当然,有受过类似欺骗的消费者应该不在少数,起码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遇见过,一提起这样的经历,都不约而同的摇头叹气,不仅仅是因为买东西吃了亏而感到生气,更多的是那种欺骗感压抑在心里使人不快。

       本来生活就很艰难了,花钱消费还要被割韭菜,同情弱者反而被骗,仿佛小丑竟然是自己的愤怒油然而生,不愉快的消费经历成了压垮心中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实这就是现在市场的一种现象。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一锤子买卖,“精明”一些,往往赚得比厚道的生意人更多。所以现在去市场或者小摊上买东西,遇到缺斤短两的事,也觉得正常不过了。但像这样不讲诚信的生意人,终究做不成像样的买卖。

       现在有更加完善的法律和更为严格的监管,大大缩小了奸商可钻的空子。以前,由于人们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维权渠道不够充分,能不能真正诚信经营,还真得靠生意人的良心。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的小区里有一家做豆腐的店,老板是外地人,听说是祖传的手艺,做出来的豆腐鲜嫩可口。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靠小小一方豆腐营生,绝不是容易之事。这家的豆腐,就像豆腐坊的老板一样,纯粹真实,豆香十足,真材实料。十多年过去了,从未因成本上涨而偷工减料,从未因追求效率而改变传统的煮浆工艺。手工石墨,新鲜大豆,腾腾热气滋润了四周街里邻居的家常味道。这家豆腐坊的名声越来越大,几乎家家的豆腐都是从他这儿买来的。店家人也和气,还经常拿出热腾腾的豆浆送给街坊邻居,不知不觉中一口本地话说的地地道道。这豆腐生意,卖的是豆腐,经营的人情,就像老板说的,“咱这豆腐可是有使命的,不能因为咱家豆腐不好吃,搅乱了人家一天的好心情。”可以说,这儿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吃他家豆腐长大的,在我心里,乡愁变成了那块豆腐的味道,豆香在流淌的时光和人情世故中,醇香如始。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这才是生意。如今市场活跃,每当我看到开业门铺前贴着“财源广进”这样的大红门联表示喜庆,希冀日后财源滚滚,观罢不免觉得商家对经营之道尚是懵懂。如果守不住良心,把顾客当傻子,没有长久的顾客,何来滚滚财源呢?抵住分文的诱惑,真诚做人,诚信做事,消弭顾客和商家的距离,此为商道。丁泳丹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