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发布时间:2023-09-16 14:01:23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跟着张老师,我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还使我养成了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同时,也使我爱上了写作——

       1971年,我升入高一。开学后的第一节课,一位男老师迈着稳健的步子登上讲台,给我们说:“从今天起,咱们班的语文课由我来上。”

       他叫张少华,50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微黑的脸膛,有着一副严峻的面孔。上届高二学生说:“张老师知识渊博,教课认真,对学生要求特别的严。”通过张老师给我们上课,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只要张老师一步入教室,同学们都会立刻安静下来,如果谁不小心搞了个小动作,他就不会步入到讲台;他上课,同学们谁也不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整个教室静的只能听到呼吸声。

       张老师给我们讲课用普通话,他要我们读课文也必须用普通话。而习惯了用地方话读书的我们哪会用普通话?记得语文第一课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张老师一连叫起三名学生来读,他们怕对着全班50多名同学“撇京腔”引起嘲笑。不读,张老师就不让他们坐下。而后,张老师锐利的目光射向了我:“书明,你把这课朗读一遍。”这一声令下,我心里不禁一抖,立刻站起来,心里清楚,不念,也一样不会放过我。于是,我壮壮胆,用“普通话”读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读完后,身上、头上都出了汗。不想,张老师说我读得好,并对那三名学生说:“书明敢用普通话读,你们为什么不敢?”又依次让那三名同学来读,读过后,才让他们坐下。在张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以后同学们读课文,都大胆用普通话了。

       张老师对我们的书写要求也特别严。那时,班里许多同学的字潦潦草草,有个同学还得意地称自己的字是“梅花篆”字。张老师第一次发作业本就严厉地批评我们:“你们都是高中生了,写的字有的东倒西歪像睡觉,有的飞笔大草像赛跑,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写字必须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要横平竖直。”说着,在黑板上给我们板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同学们看着张老师不慌不忙写出的端庄、遒劲、大小匀称的每一个字,都赞叹不已。张老师回过头来毫不客气地说:“以后你们写字,都要按我这样一笔一画的写,绝不能再潦潦草草了!”后来,学校要选拔字写得漂亮的学生到大街上抄写黑板报,我班就有好几名同学被选用。

       张老师很重视学生们知识的积累。他要我们每人必须准备一个本子,把听来的和读书看报遇到的锦言妙语抄在本子上背过。张老师说话,必要时,还特意用上一些新鲜词语,不光为了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比如,有一次钟声响过,一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张老师问:“你为什么姗姗来迟?”那位同学说出原因,张老师严肃地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我们听了“姗姗来迟”和“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精神一下子振作起来,觉得很生动、新鲜,都马上把这些词语记在了本子上。还有一次,一名学生闹肚子,需要去厕所,得到老师允许后,那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张老师随口说了一句带有“破门而出”的话,我们又把“破门而出”记在了本子上。当我们惊叹张老师知识渊博时,张老师谦虚地说:“我这点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沧海之一粟”,我们闻所未闻,又把它记在了本子上。张老师平时讲课,还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句,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等,当然我们是要把它们记在本子上的……

       为了让学生们提高作文水平,张老师要我们多读书。那时,我们买不到文学刊物,张老师就让我们订阅报纸。更让我不能忘记的是:那天自习课上,张老师拿着一本名叫《河北文艺》的刊物,给我们读了上面的一篇文章,我深深被它那接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所感动,放学后对张老师说:“您给我们读的那篇文章太好了,能借给我看看那本书吗?”张老师痛快地连连回答我:“行,行。”说着,从抽屉里拿出那本《河北文艺》,爱惜地双手捧着递到我手里。我说:“明天我一来到学校就还给您。”“不用啦,看来你很爱读书,送给你了。”我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张老师热心地吩咐我:“读文章,要看人家是怎样开的头,怎样结的尾,怎样围绕着主题写的;此外,还要研究学习人家段落的分法和标点符号的用法。每读完一篇都要从中学点什么。”张老师还对我我:“要写好文章,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在生活中对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坚持每天写日记。”

       听了张老师这番话,我如梦初醒,除了按张老师吩咐我读书注意的几项外,还开始坚持每天写起日记,还给自己命题作文,并且写了让张老师批改。张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后不厌其烦地又吩咐我:“写文章,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有余味,内容要曲折,要围绕着中心写,不能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写好后,要反复推敲修改……”张老师的话对我很有启发。

       在我上学十多年的生涯里,教过我语文的老师不少,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张少华老师了。我为自己遇上了这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然而不久,张老师调到元氏县师范学校教书去了。

       张少华老师教我们一年多,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张老师不仅知识渊博,教课认真,对学生要求特别的严格,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知识的积累和作文水平的提高。跟着张老师,我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还使我养成了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同时,也使我爱上了写作。想不到,这一爱,竟让我一直爱到了今天。现在,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作品,怎么说也是与张少华老师在作文上对我的热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分不开的。

       尽管五十多年过去了,但我还常常和老同学谈到我们的张少华老师。宋书明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