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旺,三冬暖。读史时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令我觉得心里温润如春。我要发表——
入冬,气温骤降,炉子烧起。
四楼木屋暖烘烘,最是围炉读史时。说起我的读史经历,还是近五年来的事情。这五年不再奔波于安顺、普定、镇宁三地教棋,便有了大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是休息日。五十岁以前,很少读史。唯一读史的经历,是在小时候,父亲用一元钱奖励我,让我背诵史记里的许多篇章,如《项羽本纪》《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之类。那时的一元钱是很多很多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7元。年少时的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忆力特佳,且为了一元钱的奖励,背诵如流。事隔几十年,对那些曾经背熟过的《史记》名篇,现在给小朋友讲国学时,一径朗读,感觉马上回到少年时光。我父亲解放前是读过私塾的,他重复给我讲过多次,经世治国和齐家,莫先于读史。
只要手捧史书,时常会出现父亲的书斋。这是一间不过十六平方米的小木楼,除书、字画外,少有它物,楼窗前面有个小庭园,种着石榴、梅范、玉簪、海棠四花树。还有一石缸,养有红鱼。父亲就在小楼里教我们弟兄姊妹背书。
如今,少有人爱上读古代史书。一个人读不读史书,似是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无关。而我是围棋拓展教学,开办了国学班,必须读《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了,慢慢读,慢慢读,终于读起瘾来了。当清晨去游泳回来,读史成为习惯,便不能自已,于是索性在网上购了《二十五史》,顺着朝代读不去,在出于兴趣和教学的成分居多里,仿佛读进了少年时光。
炉火旺,三冬暖。我跟自己说,在这暖冬里,读不完二十五史,就不再买新书。细读二十五史,便知道多数是官修的,或者本是私修而后得到官方的支持的。读篇幅浩瀚的二十五史,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令我觉得心里温润如春。
坐着,以简单朴素的姿态翻页。看一部部史书,情感也看进去了,自己说话的风格也纱拢着冬夜的古典,耐得住推敲的魅力。
外面雪在飘,读史时光将在冬去又春来的交接中流逝,是不是自己该有一种思想清楚的记录这一年冬季认定一切淡白如水,繁复抑或单一的围炉续史之得与失。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