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烟火情

发布时间:2024-01-22 12:47:19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老宅烟火,萦绕的是一份依依不舍的故园情结。老宅在,游子的根须就在。我要发表——

       中年后,我迷恋上城乡两栖的摆渡生活。每逢双休日,我就迫不及待地驱车百里,赶回故乡探望双亲。

       老宅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灶台,母亲习惯用土灶烧饭。柴火饭香,还可以烘烤出锅巴,这是高压锅烹制不出来的。垂涎锅巴的香味,我忍不住坐到灶膛前塞几把柴火。如今的柴草到处都是,连山上的松毛也没有人筢了。母亲的门前柴堆堆得跟小山似的,我寻思着帮她再拾掇一些,她却笑着说:“这些柴火已经足够烧大半年的了,你再弄回来也没有地方堆呀!”想起儿时放学,我常常背起竹篮和小伙伴争抢着摇松毛、打松果,套用一句时髦话语,时光真是快如闪电!

       柴火燃烧时,有声音,有香味,有炭灰,草木不同,烟火气息也不一样。人坐灶前,嗅觉会比平日里灵敏许多。用不同的柴火烹煮的食物,风味各异。焖鱼用草絮,煮肉用松枝,炒菜须毛竹。旧时,生火是一门技艺,这技艺在民间渐渐失传了。我用手机对着灶膛,摄录一段视频,发到网上,灶火熊熊,瞬间点燃了四方游子的乡愁和记忆。

       灶火温暖过身子,我会遛达到竹林附近的菜园地,看一看久违的炊烟。老宅屋顶是次第叠压的方形黑瓦,黑瓦之间耸立着用泥火钵垒起的烟囱。灰白色烟雾袅袅升腾,像童稚的手在描红,忽粗忽细,忽西忽东,捉摸不定。炊烟刚刚出来时,很有冲劲,可是很快地,身子骨就软了,仿佛学童在纸上涂抹长长的“7”字。偶尔一阵风来,这“7”字就更加描摹得不成样子,散作飞絮状。

       炊烟散尽时,母亲开始掏火,她知道我膝关节不好,让我焐火桶。杉木火桶是祖母传下来的,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儿时就偎在桶里看书,听父亲侃大山,说《水浒传》。火桶边缘磨得光溜溜的,和扁担、锄把一样润滑。一边焐火桶,一边就着火炉吃炉子锅,絮叨往事,是一家人难得的温馨时光,也是我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青菜豆腐保平安”,人间至味是清欢。炭炉里的菜尽是家乡菜,青菜、生腐、萝卜、冬笋、荠菜,素食为主,营养丰富,吃多不腻。每当隆冬时节,经过霜冻的菜蔬,滋味更甜。而待到大雪之夜,山茶绽放,腊梅香飘,就着木格窗户投射的亮光围炉夜话,更是别有一番融融暖意在心田。何愿斌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