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房里的欢笑声

发布时间:2024-02-03 09:30:28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每年一到腊月,特别想念在乡下推碾子、蒸粘糕的日子。写下文章,彷佛又看到了过去那段时光,推碾子的快乐,我终身难忘。故此,我要发表,愿与读者和同时代的人共享——

       那日,刚出小区门口,就碰上一位推着自行车卖粘糕的大哥。当得知是大哥家自己蒸的粘糕时,禁不住诱惑,买了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粘糕,把我带回到了记忆中的腊月……

       童年时在乡下度过。进了腊月,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没有电磨,吃面粉和小米,全凭着村里的碾房。一进腊月,这村里的几个碾房就成了抢手货。左邻右舍相约着到碾房去推碾子将黄米碾成粉末状,碾好米,就能蒸粘糕了。母亲也是提前和邻居商量好,然后将黄米泡上,再吩咐我到离我家最近的一处碾房去排队。问清楚了,是谁家在碾房推碾,后面还有几家等着后回来告诉母亲。母亲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让我去碾房看看,看到人家在扫碾盘上的米面,问清楚了,后面没有人家用碾子后,我一路小跑到家告诉母亲。母亲赶紧通知邻居,又让我赶回碾房占住地方。等人家收拾好了,母亲和姑姑、婶婶们也都到了。急急忙忙将泡好的黄米,往碾子上一倒,母亲用苕帚推平,姑姑和婶婶她们开始推碾。

       由于米湿,推起碾子来相当费劲。几圈下来,姑姑和婶婶已是满头大汗。部分黄米已被碾成粉末,母亲拿着箩,从碾子上扫一部分开始筛。剩下完整的黄米再倒在碾子上,这时,母亲开始吩咐我和邻居家的妹妹,让我们替换姑姑和婶婶。高兴地接过班,七岁的我和不到七岁的妹妹头刚好高过碾盘,接过棍子,我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刚开始一步一步走,到后来一路小跑,由于我们个子矮小,可以说是,只看到碾子转看不到人推。不一会儿,碾房里尘土飞扬,再看我和邻家妹妹,满脸的汗水顺着头发流下来,尘土和汗水混在一起,用手一擦,就是个大花脸。

       姑姑和婶婶夸我们长大了,能帮大人干活了,而母亲则恼怒道:“你们俩是想吃土粘糕了吧!满屋的尘土,蒸出粘糕来也都是土味。”听了母亲的话,我和妹妹相互吐了下舌头,做了个鬼脸,把速度降下来,一步一个脚印推起碾子来。待我们几家将黄米碾完,太阳都要落山了。而后面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腊月里的碾房到处都是村民们幸福的欢笑声……

       次日吃完早饭,邻家的姑姑和婶婶又聚在我家,开始蒸粘糕了。祖母是蒸粘糕的能手,母亲热情好客,邻居们都喜欢聚在我家蒸粘糕。开水和面,之后用双手把面疙瘩搓开。炉膛里把棉花桔装满,再使劲儿拉风箱。没一会儿功夫,锅里的水便烧开了。母亲把白菜帮铺到箅子上,一手忙着往箅子上撒面。撒匀了,就开始将洗过的大枣均匀撒好,又是一层面,一层枣。待面撒差不多了,将锅盖盖上。吩咐我,大火伺候。接到任务后,我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唱着歌。邻家婶婶过来要替换我,母亲将婶婶推出门外,笑着说:“你看她这么高兴干活,你赶紧休息去吧!”半个小时,厨房里满是烟和蒸汽,粘糕甜香的味道顿时飘满了屋。我一口气冲出厨房,大喊:“妈妈,快揭锅吧!粘糕熟了,我都闻到味了。”母亲笑着说:“傻丫头,你可以歇会儿,粘糕再闷一会儿才能吃。”待厨房里的烟和蒸汽消散,灶膛里的柴火也燃的差不多了。母亲将锅盖一揭开,粘糕甜香的味道沁入心脾。待母亲将箅子从锅里拽出来,使劲扣在盖帘上。我央求母亲,先给我切一块解解谗。母亲一下子切了六块,分给了姑姑和婶婶们,吃着甜香、软糯的粘糕,这两天的辛苦,全值了。

       如今回老家,村里的碾房早已不知去向。电磨代替了碾子,村民们再也不用排队推碾子了。此一时彼一时,走到原来碾房的地方,彷佛又看到了当年推碾子时的身影和碾房里传出来的朗朗笑声。宋丽娟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