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李子柒

发布时间:2024-11-26 12:55:32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停更3年后,李子柒再度归来。遇见李子柒,就让她创造的唯美生活,成为一种生活美学吧——

       6年前,我失眠严重,枕边有了大把落发,一旦入睡,一个梦接着一个梦,梦里最多的场景,就是赤足奔跑在故乡山冈田野。

       我感到了生命的疲惫。半夜起来翻看银行存款的数字,算来算去,买米买盐买肉,粗茶淡饭,吃吃喝喝下去,即使躺平几年,只要物价不飞涨,生活应该没啥大的问题了。

       我到底又是在焦虑个啥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天在菜地边,我在手机上刷到了几个视频:青山隐隐中的小院子里,草木漫香,瓜果累累,一个身着红衣的小女子,春天时骑马去摘辛夷花,夏天时一身青绿去摘黄桃,亲手做成冰镇的黄桃罐头,漫山红遍时,她去红灯笼一样的柿子树上采柿子做柿饼,冬天,穿过白雪落满的山谷,宛如仙境中人……

       这些短视频,让我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那些乡间的精致生活,符合我精神上对山水人间、田园生活的诗意想像。我从新闻里知道这个当年28岁的四川绵阳女孩叫李子柒,在乡间,她与老奶奶相依为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做粥从种稻子开始,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在不施粉黛的短视频画面里,行云流水铺开这些劳作的默片场景,记录下一日、两人、三餐、四季的隐居生活,劳作时,满脸慈爱的老奶奶望着孙女,偶尔用四川方言唠唠家常,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简单纯粹。

       李子柒的短视频让我入迷,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孩,这棵倔强生长于石缝里的生命之草,我不断地打量着她巧手下的生活:制作酱腊肉、佛跳墙、重阳糕、桂花酒等传统地方美食,到口红纸、蜀绣、窗花、千层底布鞋等传统民间工艺,她样样精通,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甘之如饴。

       我把这些视频放给幺叔看。幺叔看了,大呼这个小女孩能干。幺叔还说,他在城里种菜的生活,能不能拍成这种视频放到网络上去播放。幺叔的话刚说完,他就反悔了,说:“不行,不行,我可不想出名,我就是一个农民,没她那么能干。”

       网络时代,“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摄影棚”,这个叫李子柒的女孩,因为拍摄的短视频成为了“网红”,她在乡间精致唯美的生活场景,击中了人心。

       我想像着李子柒这些滤镜下的乡间生活,她与幺叔这样一个老农民的生活,到底又有啥不同。像我幺叔这样匍匐于土地求食的农民,即使进城以后还不忘一把锄头一把镰刀的生活,一辈子寂寂无名,根本没指望在网络赚得流量。

       李子柒镜头下的生活,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吗,我也一度纠结。直到我看到一个学者的评论,心里才顿时释然。这个学者说,对于这些被匆忙的现代生活、工作掏空的围观者而言,李子柒视频中的乡村被建构为美好的田园牧歌景观,它是故乡,是去而不复返的曾经,木屋、梅菊、荷田、桑麻,这类农业文明的文化象征符号一再出现,唤醒了大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栖居的寄托和治愈良药般的存在。

       经历了年轻人生的锤炼,退去了网络的喧嚣,停更3年后,李子柒再度归来,这是大水走泥后的沉淀与升华,闭关修炼的3年里,她走访了全国各地上百位非遗文化传承人,以抢救的决心深耕研究民俗文化,视频中,她的雕漆隐花经历了小暑、处暑、霜降、立冬、大寒6个节气,全身心的劳作中有72道工序,她的短视屏再度回归大众视野,喂养了大众们嗷嗷待哺的心房。

       遇见李子柒,那么,就让李子柒创造的唯美生活,成为一种生活美学,成为一种栖居在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一方田园,它滋润着我们,哪怕片刻的治愈也是美好,由此牵引着我们的目光与脚步,唤起我们对遥远故乡青烟一般的追念。李晓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