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坚持蘸盐吃饺子的习惯,展现了他对于过去艰苦但温馨的家庭生活的难忘回忆和对传统的情感纽带。我要发表——
父亲爱吃饺子,与我们吃饺子蘸醋不同的是,父亲每逢吃饺子必蘸盐。
记忆中,每次家里吃饺子的时候,母亲都要熬上一锅米粥,饺子端上桌之前,她会为我们每人倒上一碟米醋,唯独给父亲备上一小碟盐。父亲端起冒着热气的碗,一双筷子在粥里快速搅动,吸了一口热粥后,目光就锁定在了那盘饺子上,他夹起一个饺子,往盐碟子里蘸了蘸,继而送入口中,只吃一小口。一大碗白粥下肚,而父亲却只吃了两个饺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父亲的这个习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下定决心要尝试一下蘸盐饺子。可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都没有再做饺子了。直到除夕夜,母亲做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天,能吃蘸盐饺子的兴奋超越了一切。母亲同样为我们准备了米醋,为父亲准备的是一小碟盐。可那晚,母亲并没有熬粥,她给父亲准备了一瓶好酒,母亲说大年三十,不必清汤寡水,要丰富些,来年日子才能红火。
母亲为父亲斟上一杯酒,父亲笑呵呵地说:“还是过年好,平时喝酒,你妈要给我酒瓶子都扔了的,今天还给我倒酒了!”说完,父亲端起杯子猛灌了一杯,母亲见状也没有阻止,而是又倒了一杯,父亲的筷子在众多美味佳肴中选择了那盘饺子,他和往常一样夹起一个饺子,在盐碟子里蘸了蘸,送入口中,依旧是一小口,然后满足地呷了一小口酒。“爸,蘸盐的饺子那么好吃?”父亲望着我笑了笑说:“来,你尝尝味道。”我学着父亲的样子蘸了点盐水吃了起来,待饺子入口的一瞬间,涩、苦、咸……我赶紧用筷子蘸了点醋来冲散舌苔上的余味。
后来,父亲告诉我,在那个吃饭舔碗、穿衣漏风的童年,一顿饺子是他们八个兄弟姐妹喝了一整年的稀粥才能吃上的“珍馐”。爷爷会在除夕那天提着一块肉回村,兄弟姐妹八个人兴冲冲地围在周围,村里的小孩也会跟在他们的身后,似乎看上一眼也能饱尝肉味。年夜饭做饺子,是他们干活最卖力的时候,就连平日里偷懒的几个也格外勤快。男娃劈柴、生火,女娃擀皮,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灶台来来回回,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父亲告诉我,其实就是几个饺子的事情,大家伙儿就是想多闻闻那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味道。
父亲和我说起他印象中第一次吃饺子的场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碗白粥,除夕的粥比平时更稠。父亲年纪最小,紧挨着爷爷奶奶坐,奶奶端上一盆矮矮的饺子,肉眼可数,突然筷子一拥而上,一盆饺子瞬间精光。父亲从未闻过那么香的肉味,一口将饺子塞进嘴里,咸到发齁,他赶紧喝了一口又一口的粥,才缓解了嘴里苦涩的咸。他抬头看大哥大姐们一口饺子一口粥的样子,才明白这饺子“正确”的吃法。
再往后,日子越来越好,饺子也越来越多。可父亲总说忘不掉儿时饺子的味道……
又是一年除夕夜,我带着两个儿子陪父母一起跨年,两个小娃像我小时候那样准备将饺子蘸到父亲的盐碟里,这回却被父亲阻止了,他招呼母亲撤下盐碟,赶紧换了一碟米醋……黄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