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沟通和随机应变往往比完美的答案更为重要,关键在于传递心意与善意。我要发表——
最近在手机上刷短视频,看到一个小女孩对爸爸诉苦交不到朋友。爸爸耐心引导她要主动想办法。后来小女孩灵机一动,拿出心爱的玩具,很快吸引了其他小伙伴与她一起开心地玩耍。这个视频让我感慨:与人相处时,主动沟通和随机应变是多么的重要。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带外国旅行团的经历。
那时我到旅行社上班才三个月,社里接到一项接待外国旅行团的任务。由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加上其他导游各有任务,领导便让我顶替因急事请假回老家的老导游单独带团。我心里直打鼓,虽持有导游资格证却没有带团经验,万一闹出“国际笑话”怎么办?看着领导不容争辩的眼神,我只好硬着头皮接过游客名单。
老外们一到古色古香的深圳民俗村就兴奋不已,眼睛都不够用了,并且问个不停。我竭力应对,将悠悠几千年的历史用简洁的英语解释给他们听。虽然表面波澜不惊,我的额头却直冒汗。
当带队经过民俗村小吃街时,意外发生了。一位叫汤姆的游客被荞麦面摊吸引——只见热气腾腾的大锅上架着河漏床,木墩中央竖着拳头粗的直筒。摊主将馒头大小的褐色面团放入筒中,用杠子推动棒塞,粗细均匀的面条便从筒底挤出落入沸水。煮熟后浇上肉羹,香气四溢的摊位前早已围满食客。
汤姆馋得直咽口水,连声问我这是什么美食。我想说这是荞麦面挤成的面条,可话到嘴边却改口了,因为我忘了英语中“荞麦”怎么说,有的单词可能一辈子就用一次。旅行社有规定,不能对游客说不知道。我看着褐色面条的颜色像老外熟悉的巧克力,于是灵机一动用英语说:“这是巧克力面条!”汤姆瞪大眼睛惊叹:“这里的人真聪明!竟能把巧克力做成面条,放到锅里捞出来还不融化,真是太奇妙了!怪不得这么多人在吃。”说着就要挤进人群购买。我急忙拉住他劝道:“下午还要参观世界之窗,时间紧张……”话音未落我便吹哨集合队伍,举着小旗匆匆出发了。
“巧克力面条”对这位老外来说可能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我也深感“‘词’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但有些时候,人际交往并不需要完美的答案,而是需要完美的心意和善意。赵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