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陈旧的手推车不仅承载着女董事长艰苦创业的回忆,更象征着她不忘初心、感恩过去的情怀,提醒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只要坚持不懈、奋力前行,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要发表——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在报废自己的出租车时,采取了别样的告别仪式,既令人发噱,又觉得他有情有义。他下跪对服务了自己8年多的出租车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感谢你老伙计,跟了我8年,跑了81万公里,养活了我一家老小,可一次都没有把我丢在路上。”
看到网络上的这段视频,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十几年前,我去市里的一家纺织企业,介绍一个晚辈上班。这家公司在城里的厂房占地二百多亩,另外在别的地方还有分厂,录用了一千多名员工,吸收本地劳动力就业,每年为政府创造税收数千万元。对这家企业的女董事长,政府也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她被推举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还兼任市工商联职务。
那天,根据事前的电话约定,我带着孩子前去报到。径直走上二楼,经过公司的十几个内设科室,来到二楼最里面的董事长办公室。在为孩子办完手续后,办公室墙角的一辆手推车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辆手推车非常陈旧,是多少年前的老样式,车子的两只把手油亮光滑,把手上还挂着一盏市场上已经见不到,我们叫做“马灯”的防风灯。尽管车子比较陈旧,但是擦拭得一尘不染。当然,与办公室内宽大的办公桌、高档沙发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相比,这辆手推车显得寒酸破旧,作为“摆设”,风格明显与整个办公室环境“违和”。
看到我目光中的疑惑,董事长主动告诉我,这是她当年“白手起家”时候的吃饭家当,这些年她不管搬到哪里办公,她都一直带着这辆手推车。
谈起当年,董事长语调低沉缓慢,似乎完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高中毕业那年,因为家里姊妹多,生活困难,她没报考大学,回家做事谋生。家里凑钱买了这辆小推车,让她在街头干起了卖豆腐脑和茶干的营生。那时候,她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和父母一起磨好豆浆,点好豆腐,天亮不久就要推着板车,出门做早市卖豆腐脑和豆腐。除了白天忙碌,晚上还要挑灯到夜市卖小吃茶干,每天工作都在十七个多小时。就这样打拼了四、五年,初步有了积蓄,后来转行在大江南北往返,贩布售卖。卖布让她熟悉了市场行情,结识了一些从事纺织的朋友,后来才踏入了开厂织布这一行当。事业不断滚动发展,慢慢扩大了企业规模。
听着董事长的故事,看着眼前这辆经风历雨的手推车,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风雨之中,一盏风灯在朦胧的夜色中闪烁,一个出身寒微、不甘平庸的女孩,在如豆的灯光下辛苦忙碌。几千个不眠的夜晚,多少趟往返数百里的长途奔波,这个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的女孩,一定经受过无数别人看不起的眼光,一定遇上过别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她挺过来了,积累了资本,成就了事业,带动了就业,贡献了社会。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女董事长在事业有成、如日中天的时候,把她的那辆用旧了的手推车,一直放在自己的办公室,时时警醒自己不忘艰难,不忘初心,牢记过往,记得感恩。一辆手推车,承载着她对昔日生活、对社会的感激情怀,她也用自己的行动,用对乡邻的回报和对社会的贡献,阐释了她的人生梦想。
生活中并不全是通衢大道,谁都会有孜孜矻矻、前路迷茫的时候。这位董事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握紧车把,尽力拉车向前走,就能在我们留下的深深脚窝里找到生活的答案。王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