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父亲及其他亲人的离去,在面对死亡冰冷现实的冲击下,我学会了在自我堡垒中寻找力量。我要发表——
六年前的夏天,父亲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一个多月后不幸离世。处理丧事时,只觉胸口闷得慌,想哭又哭不出来。直至半年后,我独自骑电动车上山,擦拭干净墓碑后,上香点烛、倒茶倒酒、点烟,静静地注视照片里的爸。突然,悲伤如潮水般袭来,忍不住痛哭抽泣不止。
下山时,管墓人岑伯伯看见我说:“来看你爸啊。”又被触动流泪。那一刻,才彻底清醒:我已经是个没父亲的人了。在他刚离开的一段时间内,内心还是抗拒且无法承受。
这几年,陆续见到几位亲人的离去。先是爸的四弟——我的四阿伯,接着是爸的三弟媳——我的三妈。他们的离去像是个无法预见的约定,心里产生虚无的空洞。我让自己无比忙碌,赶走那无法言喻的空落落。每当别人聊到父亲这个话题时,我总是有意避开,不去触碰内心的隐痛。
人这一生,只有亲眼见过死亡的冰冷之后,才会瞬间成熟变老。父亲是道保护屏障,是座大山。他的离去一下子把我推到了人生风浪的前边,我得自己去面对世俗的纷纷扰扰。
这之后,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对任何事抱有幻想,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我蜷缩在自我堡垒里暗自疗伤,转向生命个体的自我探索,不断地阅读和运动。与人的疏离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不再逢人就说自己的不快。过多的言语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和负担。
同时也深感时间的宝贵,在有限的时光里沉浸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几天看完《墓园的花要常换水》,主人公紫堇在七岁的女儿意外离世、丈夫出轨的情况下一度消沉,无意中做了守墓人。她把墓园当成花园打理,在冬衣里面穿上夏天的红裙子。这是她对生活的再度认可。书里诗性化的文字启发人心:“枯叶用铲子来铲,回忆和后悔也如此。”
在生活的各种磨难面前,坚定信心,努力营造出一份小确幸和美好。“如果生命只是路过,我们会记得你的样子。如果生活只是路过,让我们至少在这段路上撒上鲜花。”金幼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