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绘画,母亲不仅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也以一种温柔的方式与过去和解,重拾了生命的光彩。我要发表——
舅舅已离世许多年了,但从母亲细心保存的舅舅遗物——那套他生前用过的画具中,就能看出母亲对舅舅深厚的感情。
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舅舅就捡些废弃的纸笔来画画。母亲见他画得有模有样,便鼓励他多画,并把自己走街串巷、挑担卖早点挣来的钱用来贴补舅舅,资助他买绘画工具,拜师学艺。后来,舅舅凭借出色的绘画才能考上了一所美术学校,随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但由于舅舅酷爱绘画,时常在工作之余钻研各种绘画技艺,近乎痴狂,长期劳累最终导致身体过度透支,在年纪轻轻时便离开了我们。多年来,母亲总有些自责,一直珍藏着舅舅用过的画具,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呆坐上好一阵子。
为了帮母亲走出伤悲,我尝试过很多办法,比如陪她赏花、养鸟、打太极,但她只要一回到家,看到那些老物件,又会陷入哀思。一日,我拉着母亲出门散心,走在社区里,偶然发现了一家新开不久的老年绘画培训班,就对母亲说:“舅舅短暂的生命里充满了画画的快乐。虽然他不在了,但您可以替他把这份热爱延续下去呀!那些画具有了新的主人,不就又有活力了么?”“你舅舅那是从小练就的手艺,我都这把年纪了,哪还学得了画画?”母亲一边说,一边拽着我往回走,生怕我一时兴起给她报了名。
这时,邻居家的张婶走了过来,笑着说:“我老伴也在这里学画,起初他也怕画不好,我劝他放松心态,享受过程,他才耐心坐下来画。现在他越来越喜欢画画了,还经常和一帮老友交流绘画心得,乐不可支!”听到熟人这样一说,我坚定了信心,一定要让母亲学画。顾不得她的反对和犹豫,我就给她交了一期绘画班的学费,并嘱托培训班老师,说母亲常看别人画,审美水平自是不差,对她多鼓励、多引导,她一定能画好。转过身,我又对母亲说:“刚开始学画,画不好很正常!如果一开始就画得很好,那还学什么呢?把对舅舅的思念转到画上,才是对过去最好的安放!”母亲听罢,放下了胆怯,接受了安排,认真地学起画来。
果然,母亲从前常看舅舅画画,现在又得良师引路,在绘画上进步神速,很快就找到了自信。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母亲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也大幅度提升。没过多久,她就在绘画班中脱颖而出,还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画友,每天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成果。在积极的节奏和氛围中,她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母亲从绘画培训班结业了,也依然保持着每天画画的习惯。舅舅的那些画具成了她的“贴身闺蜜”,懂得她的喜怒哀乐,助她实现梦想与追求。见母亲把对舅舅的感情融进了一项长期爱好中,我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难免会面对许多悲欢离合。专注于能让自己找到归属感、幸福感的事物,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和压力释放出来,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重塑生命的质量。母亲的画笔在纸上轻轻游走,勾勒出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与往事的温柔和解。每当她在画布上描绘出一片宁静的湖泊或一座古老的桥,仿佛也能感受到舅舅的陪伴,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汪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