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与蜜蜂为邻的经历教会了我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命,并深刻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做人做事,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余地”的朴素道理。我要发表——
小时候,老家的房子是由土砖瓦片建造而成的围屋。屋前栽着桃树、龙眼树、黄皮树,而屋后是菜园以及大大小小的荔枝树。那时候的房屋虽然简陋,却冬暖夏凉,十分舒适。
有一年,不知何时屋檐下的横梁处来了一些蜜蜂开始筑巢。起初父亲并不当回事,只是告诉我:“蜜蜂尾巴有毒针,但只要不故意去逗弄它们,它们便不会蜇你。”后来,蜜蜂越来越多,感觉又要筑新巢了。父亲见状,赶紧找来材料做了一个木制的蜂箱,将其固定在离蜂巢不远的另一处横梁上。结果,蜂箱里很快也住满了蜜蜂。如此源源不断、接二连三,父亲做了好几个蜂箱给小蜜蜂们安家。
那几年我们家总是热闹非凡,蜜蜂们进进出出,采蜜不息。父亲偶尔会取一小部分的蜂蜜给家里人吃或分给邻居,但大部分的蜂蜜都留给了蜜蜂们自己食用。这种好的蜂蜜难得,邻居们都羡慕不已,曾有不少人建议父亲把这当成生意,多做几个蜂箱,把蜂蜜拿去街上卖,收入肯定不菲。父亲却不肯,只是笑笑,说这样做是不可以的。我问父亲为何不可以,父亲跟我说:“蜜蜂来我们这里安家,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因为我们给了它舒适的环境和安全感。但如果我们过分摘取它们的劳动果实,那它们便会对我们感到失望,只能离开了。”
有一次,母亲让我去菜园拔葱,刚好有几只蜜蜂在菜花上采蜜。我想起了父亲说蜜蜂不会蜇我的话,当时脑子一热,抓住了一只蜜蜂。我捏住小蜜蜂,感觉它在微弱地扇动着翅膀,小小的身躯在我指间轻轻颤抖着。我用右手捏着它,并将其尾部放在我左手无名指的指腹处,试试它会不会露出毒针来蜇我。
结果可想而知,我被蜜蜂蜇了!手指吃痛的那一刻,我迅速丢开了蜜蜂,哇哇地哭着跑回家去找父亲。
父亲知道缘由后,哭笑不得。赶紧捏住我被蜇的指腹,仔细挑出了毒针,然后用肥皂水反复清洗我的手指。父亲边洗边说:“你呀,就是太淘气了!这也要试试?以后记住了,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你都不可以去挑战对方的底线。因为你把对方逼急了,它拼了命也得反咬你呀!”被蜇后的那几天,我的指腹肿了好大一块,又痒又痛。我也因此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做人做事,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余地。”
几年后,由于房屋的改造和果树的不断砍伐,家里的蜜蜂渐渐消失了或搬走了。如今我还常常想起那些年和蜜蜂相处的时光里,父亲坚持不把蜂蜜拿去卖的理由;以及我被蜜蜂蜇了之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蜜蜂早已飞走,屋檐下的蜂箱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可那些朴素的道理,却一直深埋在我的心底。梁锶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