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通过精心照料母鸡孵化小鸡,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教会了孩子们生命的坚韧与慈爱的重要——
记得儿时,家境不好,父亲外出务工,留母亲在家照料我们姐弟三人。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母亲在农忙之余,还会选择喂养一些家禽。
乡村的四五月份,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家里的母鸡就开始“抱窝”了。为此,母亲要比母鸡还要操劳。首先就是为母鸡选窝的问题,母亲会用稻草打底,再铺上一层旧衣物,最后再填塞一些软干草,在鸡舍的角落边为它搭建一个封闭、避光、安静的窝,确保不受其他鸡群的干扰。
一切安顿好之后,母亲还会让我去捡一些与鸡蛋大小相似的石头放在窝里。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鸡窝里放石头,母亲弓着腰,两手向下尽量将鸡窝压得平实些,她说:“母鸡只有产下一定数量的蛋才会开始孵化,目前数量还不够,用石头是为了让母鸡趴窝时通过身体的接触感知蛋的存在,误以为已有足够数量的蛋,它才开始抱窝。到后期趁母鸡不注意时,才给它全部换上真蛋。”
当母鸡真正进入抱窝阶段的时候,它就不会再进食了,整个身子严严实实地覆盖在上面,只偶尔扭动一下脑袋,警惕着四周。“它已经三天没进食了。”母亲在我身后说,“母鸡都是这样,一门心思要孵出小鸡,别的它什么都顾不上。”我蹲下身子,想看得更仔细一些,母鸡立刻竖起了颈毛,发出低沉的声音,对我下逐客令,我只好后退几步,它才安静下来。
“再不进食,怕是要饿死了。”接下来的几天,母亲都会把食物和水端到母鸡身边。“抱母鸡”依旧会伸长脖子不允许母亲靠近。“真是倔!”母亲一边揉着被啄红的手背,一边端着食水喂养。
半个月过去了,终于等到了小鸡啄壳的日子,我们拥到母鸡面前,好奇地看着小鸡一点一点破壳而出的场景。有些小鸡气若游丝,母亲便在一旁帮它们摘掉粘在身上的残片。当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抱母鸡,它早已消瘦了一大圈。
“它是咱家的大功臣。”母亲那几天会专门煮几锅白米饭,来犒劳母鸡和它的孩子们。
小鸡们一天一个样,越大越难管,它们还会趁着母亲不注意时溜进后院,啄食母亲的菜芽。母亲也从不责备它们,只是叮嘱母鸡要好好带养,看好自己的子女,别被黄鼠狼给偷走了。母鸡似乎能听懂母亲的话,它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小鸡们就立即跑回到它的身边来。如今,母亲也老了,我曾多次告诉她不要再养鸡了,但她始终不愿。每次回去,后院的那块地方,仍会出现一群跑着的小鸡仔。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