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虽文化不高,但以无私的爱和独特的智慧,只愿女儿幸福美满,其用心之细腻、爱之深沉令人动容。我要发表——
我娘一共认识百十来个字。别看她没文化,但做事人人佩服,总有独特的见解和智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一天晚上,娘问我:“妮,找对象很难十全十美,大的方面你满意就行。给娘说说,你想要个啥样的?”我害羞地说:“要个长得好看的,品性好、脾气好的。”娘笑着说:“好,都依着你。我那时候找对象都是父母做主,自己觉得憋屈,这婚姻大事我就让你自己做主,一定要让你满意、舒心。”
我娘在我身上可没少操心。记得我和弟弟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一般人家都关心儿子的婚姻,对女儿的婚事很少过问。而我娘却格外上心。邻居纳闷,就问我娘咋想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将来过得好坏都是人家的人,生个娃也是婆家的根。”
娘说:“媳妇到咱家,咱好好对待就可以了。闺女在婆家受啥待遇,咱说了不算,掌控权不在咱手里。唯一的办法就是给闺女选好婆家。咱娘家人讲究些,别难为婆家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人家好,人家就一定会对我闺女好。”
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婆家拿来的彩礼,娘几乎是原数归还,并对未来的女婿说:“回去把借的钱赶紧还了,剩下的供你妹妹上学,别给你父母增加压力。”我婆婆很感动,因为当时我的小姑子正要上学,确实需要钱。
娘虽是农村妇女,婚姻观却不一般。婶子劝她说:“孩子小不懂事,你啥都依着她?你看别人家找女婿,谁不找个婆家富裕的?以后你娶儿媳妇时的彩礼钱可以省不少,减轻负担。净挑些中看不中用的,能吃能喝呀!”
娘说:“家庭贫富都是次要的,家境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至于以后儿媳的彩礼钱,绝不会从闺女那里出。我一碗水端平,不能牺牲闺女的幸福去帮衬儿子。”
我很感谢娘。在农村,很多父母都会拿闺女得的彩礼钱去贴补儿子娶媳妇的开销。这样一来,闺女在婆家就得看人脸色,娘家要的彩礼太多,也容易埋下矛盾隐患。我娘在这方面非常理智。
孩子两岁时,在娘的催促下,我办理了随军。娘就我一个闺女,起初我舍不得离开她远走高飞。娘说:“一家人团聚比啥都好。你上班、租房子,再请保姆,一个月下来剩不了几个钱,图啥呀?只剩你受罪,孩子也跟着受罪。”
在后来的八九年里,每年暑假我带着孩子回家看父母,想尽孝心,帮娘干点农活。可娘总说:“你会干啥?我知道你吃不了苦。”我在家住半个月,炖鸡、小煎包、葱油饼、荠菜馅饺子,娘天天做好吃的。回部队时,娘给我腌了一桶咸鸡蛋,让我早上来不及做饭时煮着吃——这些都是家里的土鸡蛋。她还晒了十多斤干豆角。
我说:“太重了,带一点尝尝就行了。”娘说:“多大点事,我开三轮送你去车站。这是咱地里种的,没打一点药,炖排骨啥的可好吃了。”
我准备装车,娘一把拦住:“放下放下!”她自己提着一路小跑放上车。那时我四十岁,娘已经六十多了,出力的活一点不让我干。
父亲看我有心理压力,就说:“让你拿就拿着,是你娘的心意。尤其是豆角,是你娘一根一根挑选的,长相不好看的、有虫眼的,都筛掉让我们吃了。”
我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这就是疼我、养我的娘。没念过多少书,却把整颗心都掏给了我。蔡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