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颗青涩的葡萄,在高考的藤蔓上等待成熟,如今终于明白:成长不必急于一时,静候也是一种力量。我要发表——
那一年,我们十八岁,同学们憧憬着未来,走进了高考的考场。高三一整年,我们把头埋在高高的书堆里,把灵魂浸在题海里,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藏着一个关于成长的期待——希望自己像一颗葡萄,快快成熟。
高三的夏天,是生命中一首动人的诗。高大的香樟树下,点缀着无数小花,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还夹杂着旧书页在岁月中沉淀出的淡淡墨香。
记得高三的教室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一个班上有七八十个学生,其中和我关系要好的有六七个。有一次晚自习自由讨论,我们在草稿纸上写下各自梦想的大学,互相打气加油,不一会儿又在旁边画起了当时很流行的卷发造型,约定高考一结束,就立刻去理发店烫成卷发。思思问我以后会做什么卷发,我摇头说:“我就留着现在的马尾辫吧,这样不管过了多久,你都能一眼认出我。”我说得很认真,可思思却不信。她觉得我这么喜欢穿好看的衣服,怎么可能一直保持同一个发型呢?
那时候,学校要求男生只能留寸头,女生只能扎起马尾辫,不准染颜色,也不准做造型。我们默契地认为——烫头发是象征我们成熟的标志。不止我们,学校里无数的同学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高考一结束,学校后街的理发店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队的都是高三刚刚毕业的学生,站在远处观望的,是学弟和学妹们。
时间就像缓缓摇动的镜头,一晃就滑到了十多年后。当年我在校园里渴望快快长大,如今真正长大了,却无比怀念那段青涩的时光。
去年,正在读高三的表弟总盯着自己的头发看,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我也曾经历过那个渴望成熟的年纪,总以为只要把头发梳成大人的模样,就能早点为父母撑起一片天。有一天家庭聚餐,我发现他用了发胶,刘海整齐地撩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整个人顿时多了几分干练和帅气。他说,班主任给每位男生都抹了发胶,因为他想提前看看学生们即将蜕变的模样。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如果学生是老师亲手栽种的葡萄,那么他们一定更希望看到我们最终熟透的模样。
思思结婚那天,我去了。那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梳着高马尾的女孩,变成了披肩长发的模样。她一眼就认出了我。几位老同学聚在一起,聊起去看望高中班主任的事,我却本能地选择了回避。我总觉得,我没有取得好成绩,没能为老师争光,如今依旧是一颗未成熟的葡萄。我只是说最近太忙,大家也都理解,没有再提起。
前几天在家听歌,无意中放到了陈奕迅的《葡萄成熟时》:“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这句歌词深深触动了我。葡萄熟透?梳头?竟如此巧合!或许每颗葡萄都有属于自己的成熟节奏。我不是最饱满香甜的那一颗,但也足以酿成独特的美酒。那一刻,我终于释怀了。
我曾和千千万万学子一同经历高考,被老师用汗水与心血灌溉。然而,真正的成长并不是在高考时被催熟果肉,而是在风雨中慢慢变得饱满。与其因短暂的青涩而自卑,不如学会等待,静静守候。守候那一场如梦般的假期,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向热烈的盛夏。谭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