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西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15 14:26:48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平凡的“烧饼西施”用勤劳与善良,在烟火气中诠释了最动人的人性之美。我要发表——

       在我每天上下班的途中,有一所小学,路两边有不少流动摊位,单就卖烧饼的就有好几家。我挨个尝过后,最终成了“烧饼西施”的常客。

       我自是不会给人起名讳的,“烧饼西施”之美名,是我听其他食客如此称呼而知晓的。虽然我一次也没有当面叫过她,但心里还是暗自赞许此名起得恰如其分,并不为过。

       “烧饼西施”五十多岁,个头高挑,胖瘦适中,瓜子脸,双眼皮,大眼睛,鼻梁高挺,樱桃小口,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胚子。美中不足的是,两边脸颊上各有一片蝴蝶斑。或许是这个缘故,每次出摊,她都会略施粉黛,将卷发高高挽起,收拾得清清爽爽,热情地招呼着新老顾客。

       因为附近有许多接送孩子的家长顺便买吃的,她的摊位前总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我下班晚,免不了要耐心地等着她的烧饼出炉,有时候就会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闲聊几句,或者静静地看着她麻利地将一个个暄软的面团变成香气四溢的美食。

       “烧饼西施”的工具很简单,用一个长方形的铁盒子做烤炉,架在三轮车的车斗里,方便她来回行走。她每次带一大盆发面放在车尾,开始营业了,她拽一把面团,扯成几个小团,“啪嗒啪嗒”往案板上摔,摔成一个个圆饼,再转着圈撒点细碎的芝麻盐,或者包点馅,团吧团吧压扁,烤炉刷地一拉老远,把四五个烧饼坯子依次放入。约莫着三四分钟的工夫,她会将冒着热气的烧饼翻一次面,那热气便趁势裹挟着葱花味、花椒味、甜味,一股脑儿地顺着铁炉的缝隙肆意地游荡出来,撩拨着一众食客的心。终于,圆鼓鼓的烧饼出炉了,轮到的食客自会按需所取,扫码付款,一气呵成。听到钱款入账的语音提示,她则干脆利落地送上一句:“吃好再来!”完成交易。

       记得有一次下雨天,“烧饼西施”把车子停到了小区的门洞下,避雨的人群里有人和她随意攀谈着。“一天也不歇?”“哎呦,小本生意,歇不得,老二还没娶媳妇,还等着花钱嘞。”“你干这行多久了呀?”“十年了,我下岗后跟人学的。以前抹不开面子,觉得出来卖烧饼,万一遇到熟人了怪不好意思的。可反过来想想,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总比在家坐着强,这不就干到了现在。”“你比别人卖的花样多。”“小孩们喜欢吃包馅的,有人提出来,我肯定满足,无非起早点,多调几种馅,花样多回头客自然就多了。”她咯咯地笑起来,一副满足的样子。

       雨还在下着,不知什么时候,有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靠在墙角,望望天,吸了吸鼻子,又望了望“烧饼西施”的烤炉。她目光扫了扫老人,问了一句:“大哥,你今天捡了多少废纸箱啊?”“只有几个塑料瓶。”“哦,那给你个菜饼垫垫肚子吧。”“不了,我今儿没有钱。”老人声音不高。“没钱也让吃。”她伸手从箱子里取出来一个烧饼,示意等在一旁的我递给那位老人。老人犹豫了一下,掀起衣角擦了擦手才接过去,嘴里不住声地说着“谢谢”。

       “也就是一个烧饼的事,不用谢。”说这话时,她依旧笑呵呵的,脸上的蝴蝶斑也很明显,但我觉得那一刻的她格外的美,真如“西施”一般……庞丽英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