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发布时间:2025-07-18 12:48:56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蛙声,是夏夜田野的私语,是童年记忆的回响,更是城市生活中难以寻觅的自然乡愁。我要发表——

       夜幕悄然降临,天空渐渐褪去白日的刺眼光芒,将万物温柔地包裹在黑暗之中。村落静谧,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晚饭过后,母亲收拾完碗筷,在昏黄的灯光下捧起她的针线,而我则顺着一条熟悉的小路,缓步向田野深处走去。耳边的蛙鸣音调忽高忽低,断续跳跃,像某种略带神秘的召唤,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循声而去。我一直走到溪边,那是村里一块低洼的湿地,四周环绕着茂密的野芋和芦苇。水光在月色中微微发亮,宛如荡漾的银纱,将整片田野映衬得朦胧而灵动。蛙鸣就在湿地的水波间此起彼伏,像是大地深处涌出的声音,又像是夜晚特意谱写的节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蛙声成了我心底一种潜藏的记忆。或许是那年我刚学会独自去地里摘瓜,或许是某次跟着父亲在深夜赶路——蛙鸣仿佛一个忠诚的引路人,总会在漆黑的夜里给予我抚慰和指引。

       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块稻田是青蛙的乐园。白天,它们躲在荷叶下,或伏在田埂边晒太阳;夜晚,则完全变了样,群蛙争鸣,仿佛一群忙着踩鼓点的乐师,在不知疲倦地一场场登台表演。我们几个小伙伴喜欢趴在田埂边的小水塘旁,看青蛙的喉咙鼓起又收回,仿佛在低头默念,待到声音响起时,竟这般欢脱。更多的时候,我们忍不住搅扰它们的“舞台”,用小石子投进水里,激起一片涟漪和青蛙慌乱的身影。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母亲让我给田里的父亲送水。我背着水桶,从院子里出发。那时,夜色褪下了黄昏的余热,只留下满天的星斗。夜深寂静,小路两旁的田野被黑暗吞没,只剩下脚下的泥泞与不远处的影影绰绰。我不免感到害怕,风穿过稻田的声音仿佛低语,像是大地在诉说着什么。我站在路中间,不敢再往前,便高声学着青蛙“呱呱”地叫了两句。

       没想到,我的胆量随着蛙鸣而来。从稻田深处传来的蛙声,像是回应,又像是鼓劲。它们一声接一声,像一场自发排练的合唱,把我从犹豫与恐惧中拉了出来。那一晚,我摸黑走完了整条小路,内心不再畏惧,甚至听出了蛙鸣中某种特别的意趣。

       这些年的城市生活里,蛙鸣成了遥远的记忆。我不仅一次地想,是否还有地方能听见这样的自然之音?当忙碌与喧嚣填满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似乎连一场安静的夏夜都成了奢望。然而,今夜,当我站在溪边,耳边依旧是那熟悉的声音,一切仿佛又清晰起来。青蛙依旧在鼓着喉咙鸣唱,每一声都浸润着自然的气息。湿润的风吹过我的脸,带来水波的微光。我闭上眼,耳边的蛙鸣像一首逐渐铺开的乐章,既有序又恣意,仿佛与夜空中的星斗一唱一和。我试探着在水边坐下,不远处的芦苇丛传来细碎的水声,是一只野青蛙跳入了溪流中。那轻轻的“扑通”声、随即扩散的涟漪和明亮的月光,组成了这田野上的一幅完整画卷。青蛙或藏在芦苇旁,或隐于水草间,它们的身影或许难寻,但它们的鸣叫充当了夜晚的语言,仿佛大地在用声音诉说它的生机。

       这条田地间的小路,或许不是为了回家,也从不是为了走向某个目的地,而是为了带着我的脚步,从田野的根茎到池塘的浅滩,重逢和倾听一场夏夜的盛大回声。苏阅涵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