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有时令,人生有遗憾,珍惜当下,莫让等待成为错过。我要发表——
夏末秋初的时令野菜,除了马齿苋就是人青苗了。
夏至出蒜。在我的记忆里,每到出蒜时节,蒜垄里最热闹的就是马齿苋和人青苗了。那一团团、一片片泛着光泽的生命告诉人们:我来了。不过,那时对这两种野菜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猪草上。
我曾有过食堂管理员的经历。食堂地处深山,时鲜蔬菜少,尤其是立秋后,地里光秃秃的。对客人来说,大鱼大肉早已习以为常,时鲜蔬菜却成了一种时尚。一次,来了客人,食堂管理员为时鲜蔬菜犯了愁,七凑八凑,还差一个菜。掌灶的老赵说:“去门口场边掐一把人青苗,挑嫩的,最好挑一拃高的掐。”人青苗是猪草,我不知道老赵打的是什么主意,只得照做。
人青苗掐回来了,去杂,烫过,滤水,切断,装盘,之后浇了蒜汁。菜一上,客人纷纷称赞。大鱼大肉剩下了,这盘菜却没吃够,不得已又加了一盘。从此,凉拌人青苗便成了招待客人的保留菜。
老赵几乎不识字,可是做菜讲究。他走南闯北,见得多,听得多,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做菜的经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猪爱吃的草,人都能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渠渠菜、婆婆丁、燕子衣等野菜,都成了招待客人的菜肴。
受此影响,吃野菜也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从开春的荠菜、燕子衣、婆婆丁、茵陈,到夏末秋初的马齿苋、人青苗,我都喜欢。遗憾的是,今年开春,该吃到的野菜却没有吃到。果研所是挖荠菜最好的地方,可今年果研所却实行了全封闭管理。
果研所去不了,滹沱河畔的林地倒是去了几趟,可是天干无雨,落了个空手而归。就这样,我跟春天的野菜擦肩而过。
错过了春季,只得等待夏末秋初的马齿苋和人青苗了。马齿苋通常长在菜园里,挖马齿苋最好的地方是滹沱河畔的城李庄菜园。可是,到城李庄菜园一看,也封了。马齿苋吃不上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人青苗上了。
想起曾在十里铺挖过人青苗,我便乘车到了十里铺,可是十里铺今非昔比,连原来挖野菜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一无所获,只得扫兴而归。
到了体育大街和运河交汇处,我下了车。不经意地往河对岸一看,竟是一片荒草连天的旷野。好奇心驱使着我,步入了那片野地。透过膝盖深的杂草,偶尔可见人青苗的身影。人青苗的品相不太好,茎秆硬,叶子上还留着被烈日烧焦的斑点。毫无疑问,这是雨季到来之前出土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点一点地寻觅着,采摘着。
蓦然,一片油绿的东西出现在我的眼前。近前一看,竟是人青苗!或红或绿的茎,毛茸茸的叶子,齐刷刷的一大丛。
与人青苗不期而遇,我的心几乎跳了起来。像找到了走失的孩子,我弯下腰,心疼地埋怨着:“你咋在这儿呢?找了你半天。”
这时我才发现,这块空地竟然就在体育大街和运河交汇处亭子的旁边。我纳闷了,那个亭子是我骑行歇脚的地方,可是几年了,竟没有发现这儿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野菜,错过了就是一年;人和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东隅已失,桑榆未晚。趁还能动,想去的地方就去,想见的人就见,想做的事就做,想圆的愿就圆。如此,才不枉活这一生。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