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小学六(6)班 徐若嫤
“长大”“成长” 这两个词总在生活里打转,可 “长大” 到底啥模样?直到听妈妈讲的故事,我才找到答案。
妈妈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外婆天天守着毛线、竹条,编织些小物件;姥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去田间,挥洒汗水。到了下午,老两口就挎着装满编织物、新鲜蔬果的篮子,去集市叫卖。换来的钱被他们仔细叠好,塞进布缝的钱包,一点点攒着,盼着日子能甜起来。
可生活总爱开玩笑。妈妈突然生了场大病,医生说,她会短暂失明。没多久,黑暗真的笼罩了妈妈的世界。她接受不了,像被惹急的小兽,脾气变得暴躁,手边东西全被摔碎,谁靠近就吼谁。外婆只是默默弯腰,扫起满地碎片,生怕碎渣扎伤妈妈,扫帚碰到地板的 “沙沙” 声,成了那段日子里,最让人心酸的背景音。
日子慢慢往前挪,妈妈终于接受失明的现实。外婆成了她的 “眼睛”,每天轻声提醒:“小心,前面有椅子,慢点儿走。” 妈妈就在这样满是温情的 “唠叨” 里,摸索着生活。
几周后,奇迹发生了 —— 妈妈睡醒,发现眼睛能看见光了!她又惊又喜,想找外婆分享这份喜悦,家里却空荡荡的。正失落时,熟悉的声音响起:“别乱跑,小心磕碰。” 原来,外婆怕妈妈不安,提前录了这段话。妈妈环顾屋子,发现桌角、柜边,所有尖锐的地方,都被外婆细心包上软布……
听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原来,外婆的爱,藏在默默打扫的碎片里,躲在反复录制的语音中,裹在包着软布的棱角上,无声却又无比有力量。
想想我自己,之前总为小事哭闹,和妈妈顶嘴后,气呼呼摔门就走。我们总在任性地说 “再见”,可妈妈、外婆们,却用一生说着 “路上小心”。这份默默的爱,让我突然懂了 —— 长大,或许就是读懂这些藏在生活里的爱。指导老师:任京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