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是把日子过成“唯手熟耳”的修行,用热爱与坚持,在每一个平凡的“当下”抵达理想的彼岸。我要发表——
每天早晨起床后,我会先用小锅接上适量的水煮上,然后去刷牙。刷完牙后,再过来抓两把燕麦片放进锅里慢火炖煮。待我洗脸梳头完毕,燕麦粥便煮好了。时间点掐得精准,煮出来的粥不多不少,刚好一碗,稀稠度也恰到好处。
每当这时,我总会忍不住想起刚学做菜时的狼狈相。那时,作为厨房“菜鸟”,我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美食制作视频,生怕漏掉哪一个步骤,这道菜就“翻车”了;盐和糖要放多少克,都严格把控着,生怕多了不行、少了不够。于是,我做菜时总是手忙脚乱,先生调侃我:“做菜后的厨房像战场。”
经过多年的历练,我才顿悟:做菜的原理其实一通百通。只要把握住菜肴“酸甜苦辣”的味道基调,弄清楚每一样调料和香料的作用,剩下的无非就是“唯手熟耳”!当做菜做到心中有数,我自然能在厨房里更从容。现在的我,甚至看到菜名就能大致拆解做菜的步骤,轻松复刻喜欢的美食,也敢自诩为“做菜高手”了。
记得刚去驾校学车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方向盘,笨拙地看完左后视镜又看右边,最后眼神锁死在车前盖上,车辆龟速前进。终于,我的“毒舌”教练忍不住了,说了一番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你平时是看着脚趾头走路的吗?你骑摩托车是一直盯着左边和右边有没有碰到别人吗?我相信都不是吧?开车应该是顾着前方,人在车中,车在心中,这样才能驾驭好这台车,走好你的路!”有了教练的教导,我对于开车的顿悟比做菜来得快一些:把好方向盘,随时控住刹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此,相信总有一天我也能成为驾车的“高手”。
这让我想起“一方见地”的璐璟老师。她徒步六小时,只为拍摄在海拔三千米处才能看到的一棵绝美的树。历经艰险,她成功地拍摄到了那棵树。然而,真正让这棵树的意义超越其本身美丽的,是她为了去见这棵树的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是高原上空气稀薄导致的喘息,是陡峭山路对体力的考验。
同样,真正让璐璟老师从一位平凡的电台主持人蜕变为植物科普“高手”的,也远非那棵树,或者后来的领奖舞台。而是她和先生互相扶持,坚持八年来日复一日的事业“攀登”;是她以纯粹之心对植物的深度思考与感知;是一路上遇到过的正在生长的草、绽放的花、丰硕的果和枯败的树;是每一个真诚的生命状态给她带来的冲击与领悟;更是她在漫长的路途中,始终坚定的内核:对植物和大自然纯粹的热爱,以及由心发出的、越走越清晰的未来发展之路。
所以你看,不管是厨房里的“烹饪大师”,还是驾驶室的“人车合一”,或是登上了国际领奖台的知名博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手”。而能让“菜鸟”蜕变成“高手”的“魔法”,不会限定在完美的“终点”或耀眼的领奖台上。它蕴藏在——即使厨房变成凌乱的“战场”,手还是会伸向锅铲的信心;即使车辆龟速前进,还是选择一路向前的决心;即使早期视频无人问津,还是会坚持做自己热爱的内容的初心……这一切,只因为一路的坚持和热爱让我们坚信:只要内核坚定、步履不停,终能抵达人生中理想的高度。
想到这,我看着眼前这碗分量刚好、稀稠度完美的燕麦粥,似乎品尝出了这一路“修炼”的味道。王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