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时的100条棉铃虫

发布时间:2025-09-29 12:54:52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那100条棉铃虫,不仅串起了两代人的童年,更牵连着人与自然生生不息的温情纽带。我要发表——

       每到开学季,作为教师的我,总为第一堂课的授课内容而苦恼。正一筹莫展之际,5岁多的儿子拿着一副象棋来找我下棋,我立刻答应了他。

       他迅速摆好棋子,直接架起了当头炮。为了不露痕迹地调动他下棋的积极性,我并不急于速战速决,而是边下边聊。不经意间,我们总会聊到一些有趣的话题。

       我问儿子:“你们幼儿园老师有没有布置暑假作业?”儿子吃惊地看着我,反问道:“爸爸,你是不是记性不好?老师说我们假期没有作业,可他给你布置了作业,你忘了吗?”

       我笑嘻嘻地挠挠头:“我记得呢,假期作业就是带你去旅游,至少去3个城市。”突然,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假期作业——每个孩子必须抓到至少100条棉铃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农药奇缺,啃食棉花的害虫频繁更替,导致棉田虫害泛滥。其中,棉铃虫危害最为严重,家家户户只能依靠人工除虫。

       三伏天,烈日炎炎,一人多高的棉花地连成一片,宛如绿色的海洋。我们小孩个子矮,比不上大人,又怕热,便蹲着或趴在地上,捡拾掉落的棉铃虫。这些虫子多半是吃得过饱,大人一碰棉花,它们便纷纷掉落。因此,抓够100条并不难,只需在棉田里捡上两三天,就能凑齐。

       真正难的是,如何把活着的棉铃虫交给老师。那年开学,我哥提着一蛇皮袋的棉桃,“哗啦”一声倒在操场上。地上的棉桃有的青翠,有的泛红,有的已裂开外壳,露出浅白色的棉籽,每只棉桃上都爬着一条肉嘟嘟、不停摇头晃脑的棉铃虫。数完虫子后,校长迅速为哥哥办好了入学手续,还颁发了一张大红色的“最佳劳动能手”奖状。

       我站在一旁,心中既羡慕又嫉妒。打开自己的文具盒,却发现里面的虫子已死了一大半。尸体流出的黏液并不臭,反而散发着淡淡的棉桃汁液味。可校长见状却皱起眉头:“这个不合格啊,死了的棉虫不能算数。”

       我顿时慌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抬头望向身后的妈妈。没想到她一脸轻松,微笑着安慰我:“幺儿,没事的,明天妈陪你再去抓几十条。”

       那年9月,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我终于也捧回了小学的第一张红彤彤的奖状。

       对弈之际,我把童年抓棉铃虫的往事讲给儿子听。他睁大眼睛,等看到手机上的棉铃虫照片时,摸摸头,眨眨眼说:“爸爸,这虫子我见过,在我们幼儿园的菜园里有好多!”

       如今,老家已改种抗虫棉,棉田里再也见不到肉嘟嘟的棉铃虫了。没想到,这曾在自然界几近消失的物种,竟以这种方式与我们的下一代重逢。

       原来,人与自然的相处,从来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彼此相连,生生不息。

       正如那开学时的100条棉铃虫,它连接的不仅是两代人的童年,更是人与自然之间那条永不中断的线。邹玲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