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散落的苦难如沙,时光将其磨砺成珠,最终在文字里串成一片照亮生命的星空。我要发表——
《平原与少年》的封面图上,一位白衣少年头戴柳叶帽,面对一片金黄的田野,遥望远方。身后,一排白色芦苇随风摇曳。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少年一直在奔跑,寻找他的答案。
多年前的一个中午,当两颗“鱼眼睛”从父亲口中缓缓吐出时,少年哭得很伤心。对他来说,珍珠能换许多许多糖——可那两颗“珍珠”,最终却被饥饿与贫穷煮废了。年岁的包浆,悄然盘活了那些失落的“珍珠”。长大后的少年,以二十四节气为魂,将它们一颗颗嵌入纸页之间。
翻开书,一节节充满童趣的文字,一幅幅质朴的插图,宛如时光机,载着我重返童年。盐巴草、油菜花、狗尾巴草……这些儿时的“小伙伴”,从记忆深处纷纷跃出。
立春,恰逢大年初二。少年想去邻居家抄对联,留着明年自家用,却被父母带到田野里扯盐巴草喂猪。他在书中写道:“盐巴草,是扯不完的,多像穷日子里的那些顽强。”儿时缺衣少食,听人说贴地生长的草,隆冬时节根部是甜的。我来到校园操场,寻到一株盐巴草,用力去扯。草茎坚韧,最终在根部断裂,掌心留下深深的勒痕。我顾不上拍去裤腿上的泥巴,将草放进嘴里咀嚼——果然,一丝微甜在舌尖漾开。这草或许该叫“甜巴草”,可一想到少年冻得通红的手指,“盐巴草”三字,反倒更显贴切。
看,这本书不但打捞起我的回忆,还让我重新认识了“小伙伴”的名字。
谷雨时节,大地适合躲藏。少年玩捉迷藏时躲进田野,却被伙伴遗忘,只好靠偷吃蚕豆和豌豆果腹……他的经历牵动我的思绪,回到那个暑假。天热日毒,我和弟妹们玩躲猫猫。我钻进衣柜,里面飘着洗衣粉混着阳光的味道,即便汗流浃背也不愿出来。母亲回家后,我兴冲冲地告诉她,却换来一顿数落。数落的内容早已模糊,但那股阳光与洁净的气息,却永远镌刻在我记忆里。
立秋之后,天火渐弱。一夜之间,潮湿冰凉的露珠便悄悄凝结。若不去舅舅家,我便无缘像少年那样,看见稻叶上、山芋地里青葙上、刚吐絮的新棉上、青石磙上的露珠。上学路上,晨光微熹,我却能拥有一株狗尾巴草上的露珠。狗尾巴草很贪心,如《台风来了》中所写:“它拥有不止一百颗露珠,正肆无忌惮地吮吸着。”我忍不住想象台风来袭的瞬间——那些晶莹的露珠“啪嗒”坠地,融进记忆的泥土里。
立冬了,赤脚的少年穿上了母亲做的布鞋,走路慢悠悠的,变得文静了许多。田野里,青青的麦苗从地底冒出来,一棵棵挺立在大地上,默默陪伴少年度过漫长的冬天。读到《布鞋的恩情》,我想起寒夜油灯下,母亲低头纳鞋底的身影被放大,投在床帮子上。而我,曾因布鞋束缚双脚而嫌弃它,却忽略了母亲指尖那一道道裂口与血痕。
无论翻到哪一页,左边纸张顶端都印着飞翔的少年,右边则是日、月、山、河、树的象形文字。每个节气标题下,既有节气知识的科普,也推荐了适合该时节阅读的书籍。一粒粒童年的珍珠,在深邃的蓝天里,延展出一片梦想的星空。湿漉漉的平原上,奔跑的少年曾说:“长大后,我要当个作家。”如今,他做到了。刘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