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用一亩土豆地给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真正的成长,是在黑暗中默默扎根,静待破土而出的光亮。我要发表——
清晨,父亲来电,语气里难掩兴奋:“今年家里种的土豆长势特别好,过几天就要丰收了,回来一起收吧?”我欣然应允。父亲在房前屋后种了数亩土豆,藤蔓粗壮,密密匝匝地铺展成一片绿毯,将土地裹得严严实实,长势旺盛而蓬勃。
自我记事起,土豆便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一日三餐,总少不了一道土豆菜。初中刚到镇上读书时,我一度嫌弃它其貌不扬的外表,日日相见,竟生出厌烦。直到有一天,因家境清寒、穿着朴素,我被同学嘲笑。回家路上,经过那片土豆地,委屈与自卑如潮水般涌来——我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土豆,灰头土脸,毫无光彩。愤怒中,我狠狠踢踩起地上的藤蔓。父亲恰巧看见,一向温和的他第一次对我发了火。待明白缘由后,他默默点燃一根旱烟,良久,说:“下午收土豆,你跟我一起去。”
那个秋日午后,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土豆。我们拔起藤蔓,用铁镐小心刨开泥土,将深藏地下的果实一颗颗翻出。阳光洒落,黄澄澄的土豆铺满田地,每一颗都泛着朴实而耀眼的光。我停下动作,望着父亲——他头发凌乱,衣衫被汗水浸透,可眼中却闪动着历经丰收的喜悦与自豪。他捧起一颗土豆,像捧着大地的馈赠,语重心长地说:“别看它不起眼,易栽好养活。关键它百搭,跟啥都能炖,‘咋整都不难吃’。”
那一刻,我心头一震。原来,父亲种下的不只是土豆,更是希望。土豆在黑暗中默默生长,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只为破土而出那一刻的绽放。那一晚的土豆菜,味道如常,我却吃得格外香甜。
多年后,我仍记得那个秋天。它教会我:人生当如土豆,不惧黑暗,不怨泥土。在沉默中沉淀,在寂静中成长。只要根扎得深,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光亮。张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