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全媒体新闻航拍报道《飞阅河北》,全景展现河北各地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邯郸:产业新兴 文旅名城
这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经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而今正在打造绿色产业、建设制造强市的蓝图中持续发力;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大美的山水,构成了文旅融合的强大基因。大型全媒体新闻航拍报道《飞阅河北·第三季》,带您飞阅千年古城邯郸,看这座三千年名姓未改的文化名城,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冀南大地呈现产业新兴、文化繁荣的盎然生机。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有着23年历史的资深开发区,而这个并不年轻的开发区,正在做大做强一个全新的年轻产业园——氢能产业园。走进氢能产业园的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台2米多高、7米多长的圆柱型装置非常地吸睛,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核心部件,它每个小时可以产出2000立方米的氢气,可以供一辆氢燃料电池车跑上2200多公里。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和延庆两个赛区,上千辆氢能大巴车穿梭在赛场之间,靠的就是这些装置的助力。”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赵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水电解制氢设备里的电解槽,它是个核心部件,把碱液注进去加电以后电解出来氢气和氧气,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氢能的发展,水电解制氢设备这个市场翻倍增长,(已经)出口到了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而与此同时,在邯郸的冀南新区,另一个绿色能源产业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在蓬勃兴起。这家企业叫河北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这些白色的‘大房子’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风力发电的核心装置风电电机,这台7兆瓦的风电电机,每个小时可以产出7000度电,差不多够普通家庭用上三年。这家企业叫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它生产的就是这些长达近百米的大家伙——风电叶片。中材科技目前拥有近10条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1000套风电叶片,年产能达到5GW以上。”
邯郸冀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魏忠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冀南新区形成了风电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产业链形成以后呢,全年的产值可以超过100个亿。”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邯郸下决心在打造绿色产业、建设制造强市的蓝图中持续发力。从氢能产业园的“氢能气谷”,到冀南新区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邯郸正在形成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良好态势。目前,大运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格力钛储能电池等一批新能源及制造项目落户邯郸;美的智能厨电产业园、北奔重汽新能源重卡、大元重科机械等装备制造项目已经竣工投产。
邯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白色家电、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走在这条全长235公里的太行旅游风景道,不时掠过的红色遗迹,令人心潮澎湃。我现在是在涉县红色记忆小镇,这里1:1复建了129师政治部礼堂,当年《白毛女》等经典的红色歌剧歌曲就曾在这里上演。另外还有漳南‘将军渠’、红色兵工厂、涉县响堂铺伏击战等30余处红色遗迹在这里集中复建。每一处红色遗迹的背后,都是一段筚路蓝缕、气贯长虹的革命壮举。”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你好,参观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啊?”
游客:“太震撼了,到处都是感人的革命史。”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您呢?”
游客:“深受教育、深受激励。”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祝你们玩得愉快!谢谢!”
涉县文广旅局文保中心副主任苑俊芳:“我们在发展红色旅游当中,把这些红色遗迹都串连成线,构成了咱们邯郸文化之旅的红色地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敏:“作为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成语文化是邯郸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我现在就在邯郸刚建成不久的赵苑成语主题公园,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一梦……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是不是感觉梦回千年?而在将现代科技融入成语文化的邯郸方特主题乐园里,在5D、VR、裸眼3D等数字技术和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加持之下,您就真的可以进入到成语的世界里面百转千回、尽情遨游了。”
邯郸方特国色春秋营销中心负责人娄云峰:“如你所说我们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设置了很多与成语文化有关的项目体验,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所,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以及更好的感受。”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大美的山水,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构成了邯郸文旅融合的强大基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邯郸围绕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叠加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截至目前,已吸引华强集团、万达集团、曲江文化等文旅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邯郸;广府水街、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赤水湾古镇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大型成语主题乐园方特国色春秋打造出“文化+科技”的文旅新典范。
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张成文:“以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为目的,把我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壮美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我们邯郸目前成语之都、太极之乡、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这个品牌越擦越亮。我们也成为京津以及周边区域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新兴,文化繁荣,厚积薄发,一派生机。邯郸,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正在冀南大地铺展开来。
雄安:蓝绿交织 未来之城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雄安新区设立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落地,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正在燕赵大地拔地而起。大型全媒体新闻航拍报道《飞阅河北·第三季》,带您飞阅雄安新区,看这座未来之城如何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许航:“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国中化总部基地大厦正在加紧建设,八角形造型已经轮廓初显。采用白洋淀‘金芦苇’设计理念的大楼,寓意着生生不息、繁茂生长。中国中化总部基地向东30公里处,站在中交未来科创城服务中心未来源点观景台上,看周边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可以说是蔚为壮观。在这里14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中,涵盖商业办公、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等多种业态。目前已经有86家创新型企业入驻这里。”
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晓铮:“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将打造成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绿色低碳、智能科技的世界一流产学研基地,将集聚一大批高端高新产业,让各方来客到了雄安,下了高铁站,就能感受到新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
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靓丽名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雄安新区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日益显现。目前,中国星网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年底竣工;中国华能总部项目明年12月具备入驻条件;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雄安创新研究院、大学园加速推进;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国家电网等一批疏解项目开工建设。9月28日,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交钥匙”医院项目雄安宣武医院正式建成移交。不久前,中国中铁北京局集团雄安工程有限公司也整体搬迁至雄安。
中铁北京局雄安公司总经理霍建利:“新区出台的《若干措施》中,涉及到疏解企业资质申请、重大项目‘机会清单’等措施,非常的振奋人心。措施中还提到激发建筑市场创新活力、绿色产业和人才机制等,这些利好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正值斑斓收获的金秋时节,雄安新区2023年第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建设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配套、水利防洪及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总投资达593亿元。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高小嵩:“聚焦高质量疏解,力促新区创新要素进一步加强。聚焦重点片区建设,持续推动启动区、昝岗片区的联动开发。聚焦三县老百姓民生工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5600多亿元,开发面积覆盖120平方公里,36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同时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骨干交通路网加快构建;一张庞大的市政设施网络逐渐成形;136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设施集约一处,让地上雄安、地下雄安、云上雄安,“三座雄安新城”共同生长、拔节向上。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许航:“还记得电影《小兵张嘎》里嘎子的故乡白洋淀吗?如今这里已经是一派烟波浩渺、荷红苇绿的胜景。当我们坐着小船走进苇荡,感觉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地铺展开来。从水天一色、候鸟天堂的华北明珠,到繁花绿树、小桥流水的千年秀林,雄安新区的生态美景愈发地让人流连忘返。而在雄安新区南北轴线上,占地2500多亩的悦容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10万平方米,水面达到了28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河两湖三苑’的空间格局,走在园中,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映衬在绿树青草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山水画卷。”
雄安市民:“雄安新区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一出家门口,300米就能走到公园里,到处都是游园,给人一种人在景中、城在林中的感觉。”
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雄安新区坚持先植绿、后建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在的雄安,包括千年秀林在内,已完成造林47万亩,绿化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同时建设完成郊野公园、玉带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设施,长7公里、宽3.2公里的中央绿谷和东部溪谷也在渐露真容,“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格局初具雏形,未来之城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之中。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工程总监朱晓磊:“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作为我们新区规划建设的底色,通过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态功能,统筹做好生态廊道以及我们的景观建设,然后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雄安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在将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据《河北新闻联播》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3年第45期(2023年11月1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