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评选中,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作品水准突出,省级电视台等媒体平台作品也颇为亮眼。其中,河北广播电视台有5部作品入选本届新闻奖,都市频道新闻专题《相约冬奥》自荐参评后摘得一等奖。继2021年《守住长城》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后,河北台都市频道3年内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作为河北唯一一档以冬奥为主题的日播栏目,《相约冬奥》聚焦热点赛事,打通赛事现场、评论解析、实时互动三个环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沉浸式、有新意的冬奥报道。
节目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和创新逻辑?《相约冬奥》主创以“聚焦重大主题,奏响时代强音”为题分享了节目的方法论。
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河北故事
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河北故事,是河北都市频道团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实践。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举办。作为河北媒体,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河北贡献、河北智慧和河北形象。聚焦重大节点、奏响时代强音,以北京冬奥为主题的《相约冬奥》应运而生。
《相约冬奥》是河北唯一一档以冬奥为主题的日播栏目。栏目将北京冬奥会放在壮阔时代的景深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中,在新时代的宏阔坐标系上,去审视北京冬奥会的方位,把握报道的主题主线,守正创新,讲好冬奥故事、中国故事。
宏大主题下寻找讲故事的小切口。节目透过多元报道视角,挖掘多彩故事——其中有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参与者的个体故事,也挖掘河北人民奉献冬奥、祝福冬奥和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
彰显人文关怀,挖掘精神风貌。围绕不同故事,节目提炼“突破”“坚持”“勇敢”“拼搏”“超越”“热爱”等主题,既关注站上领奖台的选手,更为每个运动员所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喝彩;聚焦赛场上的激烈竞争,也盛赞赛场内外的团结友谊。
栏目坚持“权威+大众”“传统+现代”“深度+趣味”模式,构建起多维立体全民冰雪图景,为燕赵人民留下集体回忆,为这场盛事标注独特注解。
拓展融媒思维,用情呈现冬奥精彩
讲好故事,要版块清晰,才“眉清目秀”。栏目设置多个板块,通过“赛事直击+深度解析+发展历程+实时互动”方式开展深度话题讨论;《热点深评》邀请重磅嘉宾点评焦点话题,拆解比赛规则;《赛事播报》及时呈现最新动态,围绕热点赛事、捕捉高光时刻;《河北贡献》集中报道河北省筹备冬奥、推进冰雪运动、培养冰雪人才、发展冰雪产业,推动3000万人上冰雪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版块化设计、杂志化呈现,各部分独立成篇,又合力服务主题,实现大小屏全面触达。
讲好故事,要用情、才共情。《相约冬奥》通过冬奥故事,展示冬奥培养人、锻炼人、改变人的重要作用。运动员李千华的突破、苏翊鸣的坚持,中国短道速滑队等不断挑战、突破自我的故事鲜活生动,引发强烈共鸣,让奥林匹克精神凝聚、传承、发扬,形成鼓舞人心的力量。
讲好故事,要创新表达,才好听好看。节目以技术赋能推动内容创新和传播创新。如制作短片,融合实景拍摄与动画模拟,全方位解读“雪如意”“三大基地”“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等河北元素;三维虚拟科技的大量使用,为观众带来多样互动体验,也为普及冰雪运动、弘扬奥运精神提供助力。
讲好故事,要融媒思维,才“火爆出圈”。从节目创意到传播分发,从大屏到小屏,团队以把做好冬奥会宣传报道作为内容生产的全网IP来打造。《冰雪之星》《冬奥之星》《大江冬奥快评》《记者VLOG》等新媒体产品持续刷屏,在小屏延续节目的热度。
2022年《相约冬奥》刊发节目200期,新媒体播放总量超2000万。节目向央视新闻频道及体育频道提供素材近40条,向北京冬奥纪实频道提供素材200余条。河北台对接北京冬奥纪实频道的冬奥素材中,《相约冬奥》栏目组提供的素材数占全台95%以上。
精细把控细节,打造名专栏
聚焦重大时代命题,讲述中国故事,《相约冬奥》生动阐释了北京冬奥会之于河北、之于中国、之于时代、之于世界的意义,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领作用,为冬奥举办营造了热烈氛围。
优秀作品的锻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都市频道派出一支80余人的团队,40多个日夜,每天近20小时坚守在报道一线。
零下20度的塞外,冰天雪地的报道中有记者的身影;凌晨2点,河北广电大楼22楼灯火通明,录制台本几经推翻几经重建……这些,成为团队深刻的冬奥记忆。
为保证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精彩度,每一期节目都配有专班。这不仅要求编导全面掌握报道素材,成为体育项目的行家里手,还要求频道班子跟节目、跟策划、跟流程、跟后期,全方位把控节目质量。每期节目录制前都会进行路演,以精准、精细把控每一个细节。
专心、专业地生产高质量内容同时,团队注重打造新闻名专栏。冬奥会举办期间,《相约冬奥》推出特别节目《直击冬奥》,以赛事报道为依托,讲述冬奥故事,讲述河北故事。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相约冬奥》的创作仍在继续,接力展开后冬奥时代报道,助力河北后奥运经济,再续冬奥荣光。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3年第46期(2023年11月1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