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电影《傍晚向日葵》河北首映礼在该片诞生地河北传媒学院隆重举办,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精英集团及校方领导、影片发行方代表、主创代表共同出席活动,现场600名师生观看了影片。2023年11月30日该片将于全国影院上映。
开创了“大学电影”的先河
电影《傍晚向日葵》是河北传媒学院主导并联合国内知名艺术高校的专业老师共同创作的作品。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历时四年,河北传媒学院派出博硕导师、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参与了影片的拍摄。其中,河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河北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徐丹担任该片制片人。
影片总制片人、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介绍,中国影视家协会、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曾专门为《傍晚向日葵》举行研讨会,认定该片开创了“大学电影”的先河。河北省影视家协会秘书长蒋辉表示,该片是河北文艺土壤的新苗,是赓续河北电影薪火相传的火种,在大学电影艺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有着示范作用。
观影结束后,影片主创代表和现场师生们互动交流。导演李旭分享,路演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武汉一名观众把自己痛失亲人的经历和情感,投射到影片中来,映后交流时几度哽咽。这种经验对观众和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感动。编剧刘一兵表示,心理历程的东西最难写,必须对人性有足够把握、足够理解才能写出来。总监制、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李兴国表示,“大学电影”是学术和艺术的融合,是带有大学特征教学和实践的融合,是大学的一种文化体现。
对生命观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讨
《傍晚向日葵》侧重于意境营造,以“傍晚”和“向日葵”作为意象,建构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作品没有设置过多的角色,而是将视野聚焦于徐曼芳这一个体,从她的视角出发,讲述三个相遇,即与过去的相遇、与当下的相遇、与未来的相遇。与过去的相遇,主要在描写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讲述她与过世的丈夫之间的回忆。与当下相遇则是与社会现实相遇,通过描写主人公及其周边人的现实生活状态,引出时代变迁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养老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非物质文化传承等。与未来相遇,则是与生命意义问题的相遇,影片使用主人公的画外音对生命观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讨。
这三重相遇实现了过去与现在、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对“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人们如何安身立命”“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发挥其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遇到何种困难,只要你心中有光明,世间一切皆美好”的主题思想。影片中涉及的议题深刻严肃,不仅有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挖掘,还深入到哲学层面,思考生命、人性等深层命题,显示出该片创作者敏锐的艺术触觉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导演李旭:阐释“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
《傍晚向日葵》导演李旭表示,这部电影是他的处女作。“在剧组建立之初有一些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今天这部电影是我现阶段对这些问题的表达”。
李旭说,《傍晚向日葵》通过一个女人面对疾病、面对死亡、面对过去、面对回忆的故事线,来阐释“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三点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人这一生的劳作、获得的成就,所有的喜怒哀乐,谈的是时间。因为这一辈子的所有劳动因为时间的开始而开始,因为时间的结束而结束”。
《傍晚向日葵》表达的主题是: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遇到何种困难,只要你心中有光明,世间一切皆美好。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3年第48期(2023年12月0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