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新华区、长安区、鹿泉区
发布了2024年工作安排
涉及城中村改造、道路建设等项目
一起具体来看
↓↓↓
新华区
1月23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提到:
在中华北片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和平西片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在中央商务区、正太广场、湾里庙步行街等城市原点区域,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央活力区。
新增亿元楼宇2座。
全力推进清控科创(石家庄)创新基地、精准医学产业园等一批载体平台开工建设。
全力推动北站片区、太行片区和市庄、康庄等城中村改造建设。
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新建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充普惠学位1600个以上;选取和平西路学校等6所学校,开展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提供托管学位2600个以上,缓解小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
建设环城绿道工程,构建路通、景美、智游、畅达的绿道体系,让“漫步绿道”成为市民新的生活方式。
长安区
2月1日,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政府工作报告以及10件民生实事。
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以采摘、休闲、农事体验为主题的都市农业项目。
持续做好30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建移交工作;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学区管理制改革,全年新增试点学校15所以上;积极推进盛和中学改扩建工程,年内新增普惠性幼儿园7所,培养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50名以上。
推进健康长安建设,加快省中医院东院区和市三院新院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健康数字化、信息化,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持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年内争创高水平国医堂2家以上。
加快文旅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智慧文体中心年内主体完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年内举办各类惠民演出120场次以上;因地制宜做好健身设施更新、健身步道和球类场地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身需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力促泰康之家项目、区养老中心开工建设,市第一养老院尽早竣工投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新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以上,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持续做好公租房审核配租,年内10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
2024年石家庄市长安区10件民生实事
一、完成46个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聚焦消除消防隐患、更换疏通供水排水管路、维修房屋渗漏、修复路面破损、科学规范非机动车充电设施等群众关切事项,补齐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短板,完善区域服务功能。
二、完成20条城建计划支路建设。选取石德北路、天龙路、春风街等20条城建支路,对道路、便道、雨污排水、绿化、路灯、交通信号等进行市政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畅通城区交通微循环。
三、建设南村镇地表水厂。为改善东北部区域群众用水质量,在南村镇建设一座地表水厂,2024年年底前完成地表水厂全部外管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量达到60%以上。工程主要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管网以及配套车间、建筑等。项目建成后,周边区域可接入市政供水,缓解长安区东北部生产生活用水压力。
五、建设长安区智慧文体活动中心。为丰富市民健身娱乐需求,在石纺路以南,北盘街以西,丰收路以北,沿东小区以东位置建设长安区智慧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包含阅览室、多功能小剧场、滑冰馆、健身馆、AR体验馆、VR体验馆、模拟滑雪馆等场馆,2024年项目主体封顶。
六、“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服务。为进一步扩大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受益范围,2024年为辖区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筛查对象为辖区35-64周岁妇女,优先服务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促进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有效保障妇女健康权益。
八、创建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开展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为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2024年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持续扩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为切实解决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题,2024年暑假期间区教育局选取学校开展暑假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引导和帮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鹿泉区
2月1日,“精彩鹿泉”微信公众号公布2024年鹿泉区10件民生实事。
一、在人口密集、场地设施基础较弱的行政村(社区公园)更新35处健身场地,包括新型智能化健身场地3处,满足群众健身、运动需求。
二、开展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早诊项目,提高鹿泉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治疗率,降低结直肠癌未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群众减轻疾病负担。
三、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0.53千米、配变6台;改造0.4千伏线路24.16千米,为鹿泉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四、新增新建球类场地5处,开展球类场地补短板工程,丰富群众健身活动,增加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品类。
五、实施育才中学综合楼建设,年底综合楼主体完工,缓解城区初中学校入学压力,满足适龄初中生入学需求。
六、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为失业人员、高校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信息,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
七、实施农村住房灾害保险,增强全区农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保障能力,帮助受灾农民群众降低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八、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
九、对全区特困老年人员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切实保障困难老年群体基本健康。
十、实施长护险参保财政补助,保障重度失能参保人群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所需。(河北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