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区新媒体报道 (通讯员/田磊 摄影/国峰)为让读者了解家乡特色美食,弘扬燕赵饮食文化,增加读者热爱家乡之情,2月14,省图书馆“守正书房”把非遗美食体验“搬进”图书馆,让读者边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边体验传统美食制作及品鉴,为现场读者营造了一个祥和、有趣味、有内涵、充满文化气息的新春佳节。
活动现场,非遗阅读推广人袁建房为大家讲解无极北苏饸饹的历史起源、饮食民俗和历代的匠心传承,并带领在场读者,从调面、和面、压制、过水、捞盛、加卤汤……等一系列工序,使用面床等工具学做“无极饸饹”,最后,大家一起品鉴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饸饹美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非遗的匠心传承及浓郁欢快的新春节日氛围。
“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无极饸饹俗称饸饹面,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无极饸饹历史悠久,据清代《无极县志》记载,明末饥荒时,许多关中人逃难来到无极,带来了陕西荞面饸饹的制作方法,几百年来,无极饸饹在不断吸取外来经验的基础上与本土饮食习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到的口味和制作技艺。2012年无极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年无极北苏袁家饸饹荣登央视《美食中国》(人生一碗面),把河北美食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
木质饸饹压床最好玩儿,吸引了现场读者目光。一张大木饸饹床,对着热气腾腾的开水锅,把和好的荞面一块块塞入圆孔,用力下压,木杠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顷刻,饸饹如细雨垂丝,落入滚烫的锅中,古代诗人赞它是“银丝出漏长”。只见袁建房手臂微扬,状如细丝的饸饹如飞云腾空,落入碗中,整齐划一,不多不少刚好一碗。别小看了这“挑碗”的绝技,没几年磨炼实践真做不到位。饸饹整齐的摆在碗中间,黄豆芽、肉卤分布其上,香菜、香油各占一边,青山绿水、晶莹剔透,而且色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饸饹不仅是一种美味小吃,更是一种乡愁情结。在无极当地每逢婚配嫁娶、过年过节,饸饹是必吃的主食。婚礼前一天又叫“安棚”,午餐要吃饸饹,俗称“安棚饸饹起轿糕”,“安棚吃饸饹,白头能偕老”。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要吃饸饹,“年经岁末,全家和(饸)乐(饹)”。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有“行大运,吃饸饹”之说,谓之“龙行旧道五谷丰,人吃饸饹运行通”,预示一年红红火火、财运旺盛。
无极北苏袁家饸饹采用纯荞麦面制作而成,制作精细、配料考究,劲道、光滑、绵软、口感好,味道始终强调一个“鲜”字。它的原料要选新磨的荞麦面,主料新鲜;和面要现吃现做,压制新鲜;饸饹盛碗前,要抓一把新鲜的黄豆芽,配特制老汤,撒上新鲜味美的卤肉、蒜泥及香菜末,此刻,这股被热汤瞬间激发出来的香味已经叫人迫不及待了。挑一箸入口,筋、柔、光、滑、鲜、辣、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无极饸饹的鲜香,给食客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
北苏袁家恪守诚信经营,宽厚待人之理念,尊崇孝道,注重技艺的传承发展。活动现场,无极饸饹传承人袁建房说:“饸饹不仅是一种特色美食,更是父辈的厚爱和传承的责任。做饸饹就像做人一样,要始终坚持用纯荞麦面做饸饹,要诚信经营,坚守初心,坚持那一碗浓汤的味道不变。”
本次活动,省图旨在让读者们通过美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食感受背后民俗文化魅力和匠人匠心,进而体会到制作美食的乐趣,而这好味道,贵在坚守,重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