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胸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殷智晔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虑自己的血糖,在我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一旦患上就终身不能治愈的疾病,其实说到底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殷智晔主任为大家介绍几条好用、好记、好执行的科学控糖饮食小技巧,既能吃好,又能控好血糖。
1、胃肠道没问题,多吃硬少吃软,没毛病。
2、胃肠道功能差或不习惯吃干硬食物,那就吃杂吃粗不吃精。一餐的食物种类尽量杂,包括蔬果、瘦肉、蛋、主食等。主食选择粗杂粮,而非精米白面类食物。
3、没有条件及时间搞食物多样化,或不习惯吃太多粗粮,那就注意食物加工别太精细,实物形态别太细碎软烂。用普通锅具熬汤米分离的稀粥,而不是吃熬到入口即化、看不到大米原貌的黏糊糊。
4、吃饭顺序帮大忙:先汤水,再菜、肉,最后吃主食。如果以上原则您还是觉得复杂,那可千万要记住吃饭顺序的调整,先喝点清淡的汤、粥或水来占据一定的胃容量,随后吃富含大量膳食纤维、没那么好消化的蔬菜,接着吃非常抗饿的优质蛋白,如肉、蛋等,最后再吃提供淀粉的主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淀粉类主食的摄入量。
5、餐前30分钟,吃点东西垫垫肚。在正餐之前,先吃一些富含蛋白质(肉类、豆类、奶制品等)、慢反应的碳水化合物(粗粮、杂豆类)、膳食纤维(蔬菜类、水果类)等不会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垫垫肚子,提前给我们的消化系统提个醒:要开工啦!这样我们在吃了正餐以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也会相对平稳。比如我们在吃早餐的时候,可以先喝一杯温热牛奶或豆浆,过一会儿再吃面包或包子,这样可以达到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这些食物是正餐之前进食的,但也需要计入每日摄入的热量中。
6、餐次安排有讲究,减肥控糖有疗效。饮食控糖原则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定时定量、少吃多餐,后来也提倡一日两餐,这些说法各有何优点?
定时定量。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寻找自身餐后血糖变化规律,以及餐后血糖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生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少吃多餐。同等饮食量前提下,少量多餐能够显著降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波动,有助于预防餐后高血糖及餐间低血糖的发生。
一日两餐。对需要限制饮食热量的肥胖糖友,一日两餐更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水平及体重。
7、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减少进食 细嚼慢咽会促进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在15分钟内快速升高,但是随后血糖趋于平稳。据研究显示,减慢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因此,细嚼慢咽有助于患者减少进食量。
在饮食控糖过程中“吃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吃”同样很重要,糖友可以根据以上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饮食方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21期(2024年5月24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