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在晚年挥笔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一千古名句也被世人视为东坡先生对生平的概括。但鲜少有人知道,除了“黄州惠州儋州”,这位大文豪的一生还与河北定州有着渊源。
在任职仅有半年多的定州,苏东坡度过了充实的时光,为当时的定州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大事、好事。也正因此,今天的定州仍在传扬他的故事,现在的开元塔寺(当时叫瞭敌塔)甚至还保留着他多次登塔的足迹。
问:让苏东坡“穿越”而来,与高考生产生关联,这个讲述视角是怎样形成的?
吕久胜:《你好,苏东坡》其实算“命题作文”。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可以用他那首著名诗句来概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和河北的渊源。
苏东坡的诗词热度一直很高,“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火爆网络,正是现代人被苏东坡诗词治愈的体现。苏东坡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诗词文章,更在于他那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讲故事首先确定的就是视角,谁在讲定州?谁在看定州?我们想用千年前古人的视角来看定州,呈现古今文化的碰撞,于是确定了苏东坡穿越到现在的这一大方向。创作团队都是媒体人,大家对新闻点很敏感,考虑到六月是高考月,就想故事要与高考生联系在一起。同时,苏东坡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治愈在高考中失利迷茫的青年——就这样,两位剧中的主要人物确定了。
《你好,苏东坡》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不仅有文旅宣传的属性,更能让观众从中深刻了解苏东坡,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问:怎样从历史素材库中选取素材,讲述苏东坡和定州的渊源?
吕久胜:苏东坡在定州待了八个月,文字有记载“苏东坡于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二十七日离开京城汴梁,于十月二十三日到达定州治所”。短短的定州行,苏东坡实施了整顿军纪、加强边备、赈灾救荒、发展农桑种植等一系列执政措施,并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道德文章,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
对于短剧来说,这八个月的内容并不容易呈现。因此,我们在时间上选取了苏东坡离开定州的前夜,给故事定下一个忧思定州、难舍离开的情感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再根据实地采风选取需要的素材。东坡亲手种下的“龙凤双槐”作为剧中的情感出口,定州塔作为穿越之地,贡院用来畅聊人生、宋街用来展现古今碰撞……剧集将定州可推荐的文旅资源尽可能多地融入到剧中。
最难的是整个剧的精神内核,要传递什么?为此,主创翻阅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最触动我的还是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里的写的,“一生闪耀,一生流离”。这样的概括,给人以无限想象,又有些许悲壮,更显人物的崇高。因而就设计了苏东坡看到“又见东坡”展时如何选择的桥段:不看,一生继续流离;看了,可能主动避免流离。
在剧中,我们替苏东坡做了决定:坚决不看。对于想表达的精神内核也体现在了对话中:“任何人都是历史的一瞬,起点和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用苏东坡的诗词,解答了苏东坡不看“又见东坡”展的这个行为。《你好,苏东坡》的所有主创都坚信,如果苏东坡真的面对“又见东坡”展览,他一定不看!这是我们所有人和东坡先生同有的信念。
问:作为聚焦历史名人的作品,怎样最大程度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和严谨度?
吕久胜: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创作时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创作不拘泥历史,细节要尊重历史。对于《你好,苏东坡》的创作,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你好,苏东坡》是穿越故事,虽不会用正剧标准去考量,但也不代表可以天马行空。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感”常和观众的“好评度”有直接的关系。史料不是创作的羁绊,反而能为创作提供真实细节的重要素材。除了妆造、服饰、道具等通过查阅资料,力求符合历史真实外,这部剧也着意打造了多处真实的细节。
例如,苏东坡一生爱竹,曾在《於潜僧绿筠轩》里写“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在1073年创作的这首诗,用借喻的手法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正是他本人价值观的体现,也为“乌台诗案”和之后的人生境遇埋下了一粒种子。因此,我们在拍摄穿越前北宋片段时,在书房加入了苏东坡所画的“墨竹图”作为制景道具。当然,历史的真实场景绝不会是这样,剧集是借用有据可依的历史资料来丰满人物性格,提升观众的观看感受。
另外,剧中“主播对诗”片段也做了重点设计。苏东坡从1094年穿越过来,那1094年之后所创作的诗,他自然不知,所以剧中对诗片段就设计为提问他晚年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原句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此刻,他穿越看到盛世繁华和晚年心境截然不同,结合他豪放性格、家国情怀,将下句内容改成了“一眼江山万里娇”。除此之外,剧中苏东坡握笔的姿势是参考了“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所记录的“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
影视创作中的“真实”和“不真实”,有时是一种选择,而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贴近人物性格、经历,让观众能有更强的代入感。
问:作为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你好,苏东坡》中呈现了一系列旅游地、美食等,这些是怎样被遴选出来的?
吕久胜:说到这个问题,真得夸夸定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了。定州这个地方很棒,对于创作者来说空间太大了,想要什么情节都能有合适的场地,美食也很多。我们采风过后都觉得很兴奋,但也正是因为太丰富了也给创作带来了一些选择上的困扰。
比如,聊人生可以在贡院或文庙,穿越可以在定州塔或博物馆。后来很多地方二选其一,都是经过反复思索。聊人生放到贡院,在古代考场与高考生聊人生更为恰当;在定州塔穿越,从古代的夜晚到现代的夜晚,定州塔的亮化最为凸显……这一系列的选择让我们的故事与景更为融洽,人物故事和城市地标结合的更为紧密。
问:剧中苏东坡的扮演者是河北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角色的选取方面有着怎样的考量?
吕久胜:其实不只是主持人,这次所有主创都是河北广播电视台的员工,大家对于新鲜事物一直是保有探索精神的。对于我们来说,传统媒体入场微短剧,要有责任有担当,要以出精品为目标。
《你好,苏东坡》在20天内完成从采风到杀青,4天拍摄了40多个场景,每天工作约16个小时。如果要谈收获,真正的收获是我们迅速建立了这支主创团队。
程成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开拍之初就深入研究了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他的戏曲功底,也为角色塑造增加了一份张力。
问:作为短小精悍的微短剧作品,《你好,苏东坡》在网络传播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杨洁:我们采用了多平台同步上线的方式,《你好,苏东坡》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频、学习强国、抖音、快手、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多个平台同步上线,实现了广泛的网络覆盖。这种多平台联动的策略,使得剧集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河北卫视播出,收视效果非常好。
其实每集4分钟,是很难完整讲述一个故事的,每集和每集之间我们都想办法加一个小钩子,它的功能就是协助完成故事的叙述。如何很好地完成讲述,靠的就是节奏。其实微短剧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叙述节奏,它适应了现代大多数人的观看习惯。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36期(2024年9月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