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卫视、河北交通广播 联袂打造
12月31日 22:00-24:00
冀时客户端 河北卫视 温暖呈现
篇章一:春生·希望
故事1:一个不愿让人光顾的“饭店”
在距离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不到50米的地方,退役军人杨杰和他的母亲潘贵芳,开办了一家“爱心厨房”。每到饭点儿,很多病人家属到这儿炒菜做饭,烟机灶具、油盐酱醋全都免费使用,不收一分钱,为病人节省开支、提供方便。大家都说:“来这儿啊,就像回家了!”之前,他们母子在老家邯郸涉县开了一家爱心厨房,这家是他们开的第二家。杨杰说,如今,爱心厨房里到处都是爱心:有人捐电磁炉,还有人捐大米、酱油,令人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小朋友,抱了两颗白菜放下就走,说他也想献爱心……他们母子的愿望是,希望“爱心厨房”在全国遍地开花。
篇章二:夏长·炽热
故事2:一路生花·早点回“家”
李素燕,她有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杨妞花。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2021年5月,在警方帮助下,31岁的她终于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人,而她的故事也鼓励了无数寻亲家庭。千里寻亲,万里归家,这是团圆的信念,犯罪分子也得到了正义审判。随着余华英案的成功侦破,警方揭开了一个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网络,多地警方联动,帮助当年被余华英与其丈夫拐卖的至少十多个孩子重回家人怀抱,其中包括来自河北的解清帅……
篇章三:秋收·奉献
故事3:“钥匙姑娘”
“钥匙姑娘”于文英义务照顾独居老人,坚持做公益已经18年了。老人们不光是把家门钥匙都交给了她,也是把自己托付给了她!这40多把钥匙,打开了老人的家门,也解锁了“心门”。就在2022年,于大姐做公益的力量又壮大了,她带动所在的社区,成立了一支“红马甲”助老志愿服务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5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万小时,帮助过980多名老人。
篇章四:冬藏·温暖
故事4:“七子”回家
张楠,是武警山东总队的一名战士,中国驻索马里使馆的警卫人员。2015年4月14日,我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附近发生恐怖袭击。张楠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左胸,他的受伤位置,距心脏只有1厘米。部队决定立刻安排他回国接受治疗,他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请战友代笔,写下了一封“请战书”:“我申请继续留在中国驻索马里使馆,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战斗,我要继续和警卫小组全体战友生死与共、一起奋斗,坚决完成党和组织交给我的光荣使命!”2015年7月26日,伤愈重返岗位两个月的张楠在执行驻索马里大使馆警卫任务时,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索马里海岸。张楠牺牲后,他的7个战友到家里认亲,替张楠尽孝。铁骨赤胆,义薄云天,如今七个“张楠”,忠孝两全!
故事5:风雪中的倾“城”相待
2024年2月17日,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突袭了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地区,让2.5万余名进疆旅客意外滞留在了仅有5万城市人口的小县城——甘肃瓜州。面对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以及旅店爆满的困境,瓜州人民打开家门,铺上床垫,烧热灶火……只为了让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平安度过风雪夜。
故事6:马兰“花”开
在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马兰村,有个马兰花合唱团。2003年,出身于革命家庭的邓小岚老师回到出生地马兰村,决定用音乐丰富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音乐让他们找到了自信,也点亮了他们的梦想。2022年,在邓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登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惊艳了全世界。2022年3月,邓小岚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邓老师曾经说过的“让世界听见马兰村孩子的歌声”,这个约定还在延续……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52期(2024年12月2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