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跑出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速度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季泓光:“‘共享’,这个词大伙都不陌生,单车、汽车、充电宝都可以共享。如果让‘共享’与‘实验室’相结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石家庄的生物医药企业就能够给出答案!石家庄诺澳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海归博士后盖大海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HPV核酸免疫治疗药物,瞄准的是世界前沿技术。如何快人一步,率先抢占市场先机,是盖大海当初回国创业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石家庄诺澳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盖大海:“之前我们也考察过不少地方,很多地方他们都是只提供场地,我们需要进行专业的装修,还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这些对于我们初创型企业呢,它是一个非常大的资金压力,所以说,那段时间我们也是蛮犯愁这个事情的。”
正当盖大海四处奔波,为新项目找“家”的时候,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也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里1800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种类齐全的专业仪器设备,正好能精准满足企业所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今年3月份,盖大海和他的团队拎包入住。
节约的不只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共享实验室让研发进度至少提前了半年,目前药品马上就要进入中试阶段。
企业的信心源于园区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不仅是实验室的“共享”,各类路演、学术交流、政策解读报告会等无形资源的共享也在每天上演,目前已为上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解决各类难题。
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中央创新区负责人董正雨:“比如说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壁垒,我们可以帮企业对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企业遇到资金难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企业对接金融机构,这样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生物医药创新资源聚集。”
共享平台让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园区则让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位于石家庄鹿泉区的联盟科技园,这里入驻的十几家企业不仅是上下楼的好“邻居”,更是上下游的好“伙伴”。
记者在采访时,两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负责人正在探讨产品细节。他们的企业分别在同一栋楼的二层和四层,让这两个上下游的企业催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石家庄华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建立:“我们对对方的产品需求的理解更加深刻,降低了我们的业务成本,对产品的开发效率也有了提升。”
石家庄星林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秋凉:“现在我们不单单是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而且我们也会根据市场的这个需求,共同研发一些新的产品。这样既增加了产品的种类也丰富了产品线,销量订单也有所提升。”
鹿泉区每年遴选一批互为邻居的上下游企业家作招商大使,以企业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2024年以来,石家庄鹿泉区签约重点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130亿元。
从链主企业发展出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集群。创新驱动、聚链成群让石家庄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两个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78.6亿元、1174亿元,率先成为全市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集群。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1200亿元、1300亿元。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中西并重、医药与生物制造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技术优势明显、成果高效转化的电子信息产业。石家庄市正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引进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张家口:壮大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 构筑绿色发展新引擎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算力算法数据一体开发、应用场景丰富的数字产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张家口市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聚焦做大做强新能源和大数据两大主导产业,强链延链、集群发展,努力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引领城市、“东数西算”枢纽城市。
张家口台记者远媛:“在张家口尚义县400兆瓦光伏项目现场,整个光伏场站像这样的光伏板一共有73万块,该项目是在2024年11月份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7.2亿千瓦时。”
作为河北省重点项目,从开工到并网发电,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企业负责人说,这都得益于当地政府为项目提供的全流程、全要素保障。
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再加上满腔的招商诚意,尚义县已经吸引了国华、龙源、中电建等43家新能源企业落户。截至目前,全县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达917万千瓦,到2025年将突破1000万千瓦。
不仅仅在尚义,依托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的张北、康保等地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也都在日益壮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突破了3700万千瓦,而连接着这些新能源产业集群另一头的怀来县,则和张家口的另一大主导产业“大数据”息息相关。
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二期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将容载100万台服务器,成为企业在国内布局的最大数据中心集群。企业从深圳迁至张家口,看重的是这里冷凉的气候以及充足的绿色能源。
合盈数据怀来区域公司运营经理王鹏程:“我们在张家口的张北、沽源、蔚县,这三个地方建设了风、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投运以后,我们基本上实现数据中心从算力到绿色算力的升级转型。”
如果说合盈数据是一间“房子”,那么另一家企业宝德数坝生产的服务器就是里面的“家具”,用来存储数据。就这样,一条以绿色能源为起点的产业链也就此形成! 董事长谢崇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张家口大数据产业服务器目前数量为160万台,到2025年将达到500万台。以普通的3万元一台服务器计算,未来新增市场份额将超过1000亿元,这对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
追风逐日,目前,张家口已经落地新能源开发企业130多家,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700万千瓦,今年完成营业收入200多亿元。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张家口已经在怀来、张北、宣化投运数据中心项目30个,算力规模约2.29万P,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张家口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绿电与算力协同发展,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打造京津冀绿色电力生产高地。同时,紧密对接京津算力需求,力争到2025年,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让两大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张家口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承德:着力打造这么近 那么美 养老到河北的康养旅游标杆地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承德市发挥区位和生态优势,全力发展医养康养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的康养旅游标杆地。
位于承德市承德县的这家康养中心,2024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家集康养+宜居、康养+医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生活区。开业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吸引了60多位老人来到这里入住,其中北京的老人超过了半数。
居住老人王兴义:“头疼啦、有点什么小毛病 ,有人瞅有人看,用药呢方便。”
说到居住体验,大家都很满意,不过,记者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并非入住人员,但比他们还高兴的人。
承德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黄海燕:“看到今天这种场景呢,他们高兴 ,我打心眼儿里也非常高兴。从项目开始我就介入了,历经了566天,目睹了咱们整个康养中心的建设,它从立项到建成,我们一共给大小解决了问题四五十个。”
黄海燕,是当地政府派驻到这里的“医养康养项目专班”人员。她告诉记者,在康养中心建设之初,项目启动资金出现较大缺口,恰巧当时省里下发专项资金,支持“环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他们立即联系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并协助企业准备材料,进行等级评定,仅一周时间,就为企业争取到1200万的专项资金。
帮助企业解决启动资金,只是黄海燕众多任务中的一个。在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交通、水利、电力、燃气等环节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最后一页纸写着“企业缺少医护人才,紧需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承德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黄海燕:“我们积极协调县卫健局帮助康养中心引进专业的医护人才,目前建立了医疗机构,让在这里居住老人实现了‘小病不出院’的愿景。”
光“小病不出院”还不够,县民政部门又协调当地县医院与康养中心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打通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急病不误诊”。
为了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到河北养老,承德市出台了《2024年承德市推进医养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京津承跨城养老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配套政策,京津60岁以上人群可免费入住养老机构3至5天、入住养老机构满3个月可享受每月300元的异地康养补贴。今年以来,承德市接待医养、康养京津老人近3万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用心服务,不仅加速了承德医养康养产业的发展,也为承德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石。位于承德市兴隆县的这家温泉度假区,年初还是一片荒地,用时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门纳客,而且每天的游客是络绎不绝。
北京游客:“我是从北京来的,来了以后感觉也特别好。在这个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宝藏级的泡汤的这个环境,非常喜欢。”
这家温泉度假区,是承德丰富文旅业态,实施“温泉+”战略的重点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温泉项目的打造,每年预计给景区带来3万人的游客增量,年收入增加1000万元。截止目前,承德市相继实施30多个高端温泉项目,形成集温泉旅游度假、温泉医养康养的多业态发展模式。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承德市立足“华北绿肺”的资源禀赋,探寻文化旅游和医养康养产业等主导产业拉动力,以“温泉康养”赋能全域旅游,实施阿那亚·金山岭、热河谷等文旅康养项目143个,建设各类养老机构126家,努力打造国家级全域全季特色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医养康养基地。
唐山:高端装备制造和临港产业两翼齐飞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唐山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涌现出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众多产业“新名片”,同时依托大港口全力打造临港产业,壮大海洋经济。
唐山台记者常青:“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今年新推出辅助安装机器人,它的机械爪能够托举起500公斤重的重物,以往需要4个人合力才能搬动的重物,现在有它足够了。”
2024年以来,中信重工开诚公司新推出10多款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从煤炭行业、特种行业向运输、巡检等领域不断拓展。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王志江:“每年省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达到千万元以上,推动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近年来,公司累计形成产品130余款,多项技术拥有先发优势,下一步公司将聚焦煤矿及非煤矿山、应急救援、石油化工等领域,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快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2024年初,唐山还支持百川集团推出了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为机器人领域初创项目提供从研发、采购到制造的一条龙服务,加快初创项目成果转化和落地。
今年以来,共享工厂已经帮助120多个机器人初创项目的产品从图纸变为设备,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共享工厂正在进行数字平台开发,2025年将面向全国高校院所,提供线上共享制造服务,以“共享”品牌提升唐山市机器人品牌影响力。
截至目前,唐山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到222家,较年初增加了71家。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是唐山市装备制造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写照。唐山市已经形成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智能印刷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了中车唐山公司、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唐山开元、百川智能、唐山国轩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唐山台记者常青:“以创新驱动加速装备制造向高端迈进,海洋经济稳中有进。在位于曹妃甸的中冶新能源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作为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前驱体材料的公司,中冶新能源的原料,都是从海上来。”
中冶瑞木新能源工程部部长李昊:“主要来自于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选址临海是很重要的条件,从港口到公司的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
目前,公司一期项目已建成,年产高镍三元前驱体4万吨,能够配套35万辆电动汽车。
为了让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更方便,曹妃甸片区推行了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改革,单船平均检查时间从四小时缩短至两个半小时,节约了船舶在港时间,平均为每艘受检船舶节省成本3到5万元。
向管理要效益,作为河北4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中唯一的沿海片区,曹妃甸片区成立以来,已累计形成96项自主创新案例,进一步提升了贸易和投资自由水平。
在港口建设上,唐山市1-9月完成投资23.2亿元,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360万吨/10万标箱,打通了唐山港至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航路,唐山港海向链接和辐射能力持续提升。
港口优势叠加自贸区政策的双重红利下,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加速向沿海临港集聚。2024年沿海经济带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4个,总投资2476.82亿元,1-10月已完成投资488.75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和临港经济两翼齐飞。2024年前10个月,唐山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达830家,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4%,实现营业收入1099.1亿元,同比增长3.6%。截至目前,沿海经济带规上企业已达1443家,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亿元,累计增长6.4%,占全市比重38.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临港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5063.0亿元。据2024年12月26日、27日、28日、29日《河北新闻联播》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1期(2025年1月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