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新闻行业不断变迁。有这样一位新闻人,她以声音为笔,在广播的天地绘就精彩篇章;以敏锐为帆,在新媒体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以热爱为舟,在生活的河流里悠然自得。她,就是悠然。在岁月的磨砺与机遇的更迭中,悠然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新闻人的坚守与蜕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多元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世界。
“声”入人心的新闻人
在和悠然的聊天中,我发现对于她来说,“广播”是可以和“日常”划等号的,作为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河北新闻》和《全省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持人,悠然始终以“准确、生动、温暖”为准则,将纸面上看似枯燥的时政新闻转化为有温度的对话。她曾获中国新闻奖、河北新闻奖、河北播音主持奖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晨光熹微、星辉相伴与反复的推敲演练。她笑言:“新闻主播的每一句话都像在‘走钢丝’,必须字斟句酌,容不得半点差错。”
谈及与“广播”的结缘,她说:“我的声音,真的挺适合广播的。”从接触广播开始,悠然主持过的节目多到连她自己都数不过来了。主持晚高峰“新闻演绎”类节目时,她可以自如运用“河南”“重庆”等各地方言,用声音就诠释了人间百态;主持商界精英访谈节目时,她条理清晰、善于引导,用真诚的沟通倾听奋斗故事;主持夜间音乐节目时,她的声音温暖深沉,给每一个深夜不眠的听众以慰藉……她说她感谢新闻频率,空中的电波就是她的舞台,她用声音起舞,不离不弃!
如今虽然不再主持那些风格多变的专题节目,但“大时政”的锻炼,反而让悠然的主持功力日渐成熟,这也源于她对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她说:“新闻不仅是报道事实,更是传递价值。”无论是讲述乡村振兴的成果,还是聚焦百姓民生,她总能用细腻的观察和共情力,让听众感受到新闻背后的温度。
新媒体时代的“摆渡人”
在传统媒体面临挑战时,悠然敏锐地捕捉到了新媒体的机遇。2020年,她以“Better悠”为名,开启了自媒体账号创作之旅。从最初分享古诗词的“悠然诗话”,到如今融合旅游、穿搭、生活美学的多元内容,她用“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着“理想生活方式”。
初试短视频平台时,悠然也曾面临困惑:“如何在短视频中既保持专业性,又不失亲和力?”她选择从自身特质出发,将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与生活美学结合。例如,在介绍古诗词时,她会结合拍摄地的风景,用“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的意境引导观众感受自然的优雅;在出门旅行时,她也能在一尊雕塑、一副楹联,甚至一片青竹中,看到古人那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悠然说,“陪你和美好的文字对话”不只是她每个视频结尾一句普通的广告,而是用文字和镜头编织的灵魂共振,是时光淬炼的认知琥珀,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共生。
今年,悠然还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开设了“美丽河北·悠游记”专栏,她笑说:“作为一个旅行博主,挖掘身边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景,再加上我最特别的声音,我有信心,我的作品比AI更能打动你。”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核心都是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悠然以“摆渡人”自喻:“我的任务,就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生活态度。”
多元表达的“有心人”
褪去主持人光环,悠然在生活中是另一种模样:她是居家健身爱好者,是阳台上的“养花达人”,更是书架上堆满书籍的“文艺青年”。她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找到热爱与现实的平衡,才能让生命真正‘悠然’。”
从普拉提到超慢跑,从力量训练到射箭,她用汗水和专注诠释着对健康的执着。在家中,她沉醉于“慢生活”的仪式感,客厅随处可见的绿植与鲜花生机勃勃,书架上陈列着《庄子》《苏东坡传》等各类书籍。在悠然看来,理想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由无数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构成。她热衷于尝试新事物:周末自驾游探索小众景点,在书店淘到一本好书,亲手摆瓶插花,这些经历被她一一记录在视频号中,成为粉丝眼中“充满烟火气的治愈系博主”。
她说:“我理解的‘悠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快节奏的时代,她选择用热爱对抗焦虑,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拥抱当下;与其追逐完美,不如珍惜此刻的每一份感动。”悠然说。
从广播直播间到短视频镜头前,从新闻主播到生活美学的分享者,悠然始终在探索“主持人”这一身份的更多可能。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领域的生动样本。正如她所期待的:“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悠然时刻’——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在变化中拥抱生活的馈赠。”冀杰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14期(2025年4月4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