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把“自动”两个字玩出了花,各种营销话术让人眼花缭乱,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更像是驾校学员在教练的监督下开车,随时可能出问题。
而那致命的2秒钟,更是暴露了人机博弈的黑暗森林。系统感知迟滞、决策摇摆,就像是一个反应迟钝的司机,遇到紧急情况只会手忙脚乱。而人类驾驶员在长期依赖辅助驾驶后,反应速度也会变慢。这就好比一个长期躺在床上的人,突然让他起来跑步,肯定是气喘吁吁、步履蹒跚。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使用智能驾驶呢?记住,要把智驾当“副驾”,而不是“代驾”。开启辅助驾驶时,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要时刻关注路况,就像驾校教练坐在旁边一样。雨雪等恶劣天气,果断切换到“人类模式”。千万别把命交给一个还不成熟的技术。
监管方面也存在着困局。国外的监管措施已经比较严格,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过,随着一些试点和立法的推进,情况正在慢慢好转。但我们不能只指望监管,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要清醒。智能驾驶不是魔法,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不能对它盲目信任,否则就会像那个在微信群讨论如何破解脱手检测的遇难者一样,为自己的盲目付出惨痛代价。
在钢铁与代码构建的智能驾驶世界里,我们需要人性的温度。技术可以不断进步,但人性的弱点却始终存在。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科技的便捷,就忽视了安全。智能驾驶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用不好,就会伤及自身。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智能驾驶,理性驾驭科技,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辙。
毕竟,在生死面前,没有“自动驾驶”,只有“自己驾驶”。我们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冰冷的机器。 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14期(2025年4月4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