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落实落细防汛备汛各项措施,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据我省142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统计,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5.2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了45.9%。根据汛期灾害性天气多发态势,全省气象部门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行业,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何丽华: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等综合观测设施,加强对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监测,强化"小局地 短历时 强降雨"天气的预报预警,积极探索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准度。
为保证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省水利厅对213个在建水利工程实行清单式管理,组织市县集中排查水利工程1.87万处,发现的隐患已全部在汛期前整改到位;全面维护各地水文监测站网,对3000余部卫星电话开展两轮次全覆盖测试;系统梳理防汛演练科目,开展防汛演练6000余场次。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 贾志杰:我们突出强化洪水预报预警,努力延长预见期 (预报)精准度。同时,加强会商联动,做到"测防报" "抗救援"、转移安置等环节无缝对接,做好重点区域人员转移。
省交通运输厅持续做深做实公路技术性监测工作,完善监测平台,顺畅监测体系,切实发挥预警作用。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突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平稳运行。
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监督处处长 范东东:保证1649处监测点位处于有效状态,发现风险及时预警。聚焦563个五人以上的施工驻地、21处内河通航水域等重点部位,对1499支应急队伍动态充实、前置部署,严格执行"日常 公路 应急"三条线值班制度。
当前,正是秋粮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印发《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 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服务保障。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一级主任科员 张占伟: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科学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抓实在田作物田间管理,强化包联指导和技术服务,组建省级专家团队,实行全程"一对一"包联指导,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措施,打牢秋粮丰收基础。(河北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