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农民的命根子,中国文化的精髓。在《生万物》中,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生存的根本,是他们的命根子,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梦想。老一辈农民如宁学祥,坐拥七百亩土地,视地契如命根子,即使女儿被土匪绑架,他也舍不得拿出地契去赎人。寒冬腊月,他守粪如宝,和狗争夺小孩粪便,只为能让土地更加肥沃。封二靠省吃俭用攒下18亩地,为了凑够20亩,伤透了脑筋,各种买地闹剧让观众忍俊不禁。剧中,所有人对待土地的情感无疑都是虔诚的,当农民们在二月二这天齐聚田地里,庄严地试春气时,那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比任何特效镜头都能打动人心。他们深知,只要土地还在,就有收获的可能,就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土地,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根基,是血脉,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眷恋。《生万物》剧中的土地,承载着爱情、亲情和友情。男女主角在土地上相识相知,共同经历风雨,他们的爱情如同土地上生长的庄稼,质朴而真挚。家族间的亲情,虽有矛盾和冲突,但最终也能化解,回归到土地般的包容与和谐。而乡亲们之间的友情,在土地的见证下,共同劳作、抵御外敌,变得更加深厚。从更深层次来看,土地还象征着传承与延续。它教会人们勤劳、坚韧、包容,这些品质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女性:如土地般包容坚韧。剧中的女性角色,就如同土地一般,有着包容、坚韧的品质,默默孕育着希望。绣绣娘即使心疼女儿,但临终前还是嘱咐儿子要尊重父亲,因为他是一家的主心骨,即使犯了错,也不能让他颜面尽失,老一辈农村妇女识大体顾大局的特质尽显。封大脚的母亲,也是一位典型的如土地般的女性,她一生操劳,对绣绣关怀备至,有颗善良宽厚的心。一心持家的费左氏逢年过节都要给佃户送吃食,还主动永佃、减租减息,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一个家。绣绣从最初的娇弱小姐,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变得坚韧不拔,承接下祖辈的包容与宽广。她们就像大地上默默绽放的花朵,散发着质朴而坚韧的芬芳。
《生万物》通过精彩的剧情、鲜活的人物,深刻地展现了土地生万物的主题。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深情,感受到了土地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生命,更孕育了希望、坚韧和爱。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张惠菊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34期(2025年8月22日出版)